大家好呀!作为痴迷 “小众古城” 的旅游博主,我必须说,云南建水绝对是被低估的 “千年宝藏地”—— 它没有大理丽江的喧嚣,却藏着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小火车”,有比苏州园林更具滇南特色的 “朱家花园”,还有让老饕专程奔赴的 “建水烧豆腐”。这篇攻略会把建水必去的 10 大景点、不后悔玩法、一日游路线、吃喝玩乐全说透,帮你避开 “只逛古城主街就走” 的遗憾,真正玩懂这座 “文献名邦” 的千年底蕴。
一、建水在哪里?为什么值得去?
建水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距离昆明约 220 公里,高铁 1.5 小时可达,曾是南诏国、大理国时期的 “重要城邦”,明清时期更是 “滇南文献名邦”,至今保留着大量明清古建筑,被誉为 “活着的千年古城”。
为什么推荐去建水?3 个理由足够打动你:①历史底蕴深厚:有 1200 多年历史,保留了文庙、朱家花园、朝阳楼等 30 多处文物古迹,每一处都有故事;②体验独特:能乘坐 “米轨小火车” 穿越百年时光,能亲手制作 “建水紫陶”,还能在古城巷子里吃现烤的烧豆腐;③烟火气十足:古城里没有过多商业化,当地人依旧在巷子里生活、摆摊,早上能看到老人在文庙晨练,傍晚能闻到烧豆腐的香气,温暖又治愈。
建水核心区域位置信息表
项目
|
具体信息
|
备注
|
所属省份 / 州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距离州府蒙自约 80 公里,高铁 30 分钟可达
|
核心游玩区域
|
建水古城(主景区)、团山民居(古村落)、双龙桥(古桥)、蚁工坊(艺术园区)
|
各区域相距约 5-15 公里,建议自驾或乘坐当地特色交通工具(小火车、三轮车)
|
交通枢纽
|
建水站(普速火车)、建水北站(高铁)
|
昆明到建水北站高铁 1.5 小时,票价 65 元;建水北站到古城打车 20 分钟,车费 25 元
|
周边关联景点
|
元阳梯田(距离 130 公里)、石屏古城(距离 50 公里)
|
可串联成 “滇南 3 日游”:建水→石屏→元阳梯田
|
二、建水必去十大景点:自然、人文、体验全覆盖,附深度玩法
建水的景点不只是 “看”,更在于 “体验”—— 有的能让你穿越百年,有的能让你感受非遗魅力,有的能让你沉浸在滇南田园风光里。我整理了 10 大必去景点,用表格帮你快速了解关键信息,再附上 “本地人私藏玩法”,让你玩得更值。
建水必去十大景点信息表
景点名称
|
特色
|
门票
|
开放时间
|
最佳游玩时间
|
适合人群
|
建水古城(朝阳楼、明清古街)
|
千年古城核心,保留大量明清建筑,有 “小天安门” 之称的朝阳楼
|
免费(朝阳楼登楼 10 元 / 人)
|
全天(古街商铺 9:00-21:00)
|
清晨(人少,看古城晨景)、傍晚(逛夜市,吃小吃)
|
所有游客,尤其喜欢人文、美食的
|
朱家花园
|
滇南最大的私家园林,“西南边陲的大观园”,建筑兼具江南园林与滇南特色
|
50 元 / 人(学生票 25 元)
|
8:00-18:00(17:30 停止入场)
|
上午 9:00-11:00(光线好,适合拍照)
|
历史文化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园林爱好者
|
建水文庙
|
中国现存规模第二大的文庙,明清建筑风格,有 “滇南邹鲁” 之称
|
40 元 / 人(学生票 20 元)
|
8:00-18:00(17:30 停止入场)
|
清晨(看当地人晨练,感受宁静氛围)
|
历史文化爱好者、亲子家庭(适合研学)
|
建水米轨小火车
|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米轨火车之一,从古城出发,穿越田园,终点是团山民居
|
120 元 / 人(含往返车票、讲解)
|
每天 2 班:9:00-12:30、14:30-18:00
|
春季(3-4 月,田园里油菜花盛开)、秋季(9-10 月,稻田金黄)
|
亲子家庭、文艺青年、摄影爱好者
|
团山民居
|
明清时期的古村落,保留了 20 多座古建筑,有 “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 之称
|
50 元 / 人(含讲解,学生票 25 元)
|
8:00-18:00(17:30 停止入场)
|
下午 14:00-16:00(光线柔和,适合拍古村落)
|
历史文化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喜欢安静的游客
|
双龙桥
|
始建于清代,17 孔石拱桥,横跨泸江河与塌冲河交汇处,有 “滇南第一桥” 之称
|
免费
|
全天(傍晚看日落最佳)
|
17:00-18:30(夕阳洒在桥上,光影绝美)
|
摄影爱好者、喜欢自然景观的游客
|
蚁工坊
|
当代艺术园区,用红砖搭建的奇幻建筑,适合拍照打卡,还能体验陶艺
|
20 元 / 人(陶艺体验另收费,50-100 元 / 人)
|
9:00-18:00
|
上午 10:00 前、下午 16:00 后(避开正午暴晒,光线好)
|
文艺青年、摄影爱好者、亲子家庭
|
紫陶街
|
建水紫陶集中展示、销售的街区,能看到紫陶制作过程,还能买紫陶制品
|
免费
|
10:00-22:00(晚上有夜市,更热闹)
|
晚上 19:00-21:00(灯光美,能吃小吃、逛夜市)
|
非遗爱好者、购物爱好者、美食爱好者
|
西门古井(大板井)
|
建水最有名的古井,始建于明代,井水清甜,当地人至今仍在这里打水
|
免费
|
全天(清晨、傍晚人多,看打水场景)
|
清晨 6:00-8:00(看当地人排队打水,感受烟火气)
|
喜欢人文、烟火气的游客
|
学政考棚
|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场所,能体验 “科举考试”,了解古代科举制度
|
30 元 / 人(学生票 15 元)
|
8:00-18:00(17:30 停止入场)
|
上午 10:00、下午 15:00(有 “科举考试” 体验活动)
|
亲子家庭、历史文化爱好者
|
(一)建水古城:千年时光里的 “活着的古城”
建水古城是核心游玩区,以 “朝阳楼” 为中心,辐射出 “明清古街”“临安路”“翰林街” 等多条街巷,这里没有过度商业化,依旧保留着 “原住民生活” 的气息 —— 早上能看到老人在朝阳楼前打太极,中午能闻到巷子里飘出的烧豆腐香气,晚上能在古街逛夜市,买现做的木瓜酸汤。
深度玩法:
- 登朝阳楼,看古城全景:朝阳楼是建水古城的 “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代,比北京天安门还要早 28 年,有 “小天安门” 之称。登楼 10 元 / 人,站在楼上能俯瞰整个古城的青瓦屋顶,清晨看日出、傍晚看日落都很美。楼内还有 “建水历史展览”,能了解古城的 “前世今生”。
- 逛明清古街,找 “隐藏的老店铺”:明清古街是古城的 “主街”,两旁是明清时期的商铺建筑,保留着 “前店后宅” 的格局。不要只逛主街,拐进旁边的 “翰林街”“红井街”,能找到很多 “本地人常去的老店铺”—— 比如 “王记烧豆腐”,老板用传统的炭炉烤豆腐,外酥里嫩;比如 “王式风味小吃”,能吃到地道的 “草芽米线”,草芽是建水特有的食材,脆嫩清甜,比豆芽更鲜。
- 体验 “古城三轮车”,感受慢节奏:古城里的 “三轮车” 是特色交通工具,车夫大多是本地人,熟悉古城的每一条小巷。花 30 元 / 小时,让车夫带你逛古城,他们会带你去 “小众的古井”“隐藏的古宅”,还会给你讲古城的故事,比自己逛更有收获。
避坑提醒:①古城里的 “玉器店”“银器店” 大多是假货,不要轻易购买;②主街上的 “烧豆腐” 价格比巷子里贵,建议去翰林街、红井街吃;③晚上逛夜市时,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人多手杂。
(二)朱家花园:滇南版 “大观园”,建筑里的智慧
朱家花园是清末民初 “滇南富商朱渭卿” 的私家园林,占地 2 万多平方米,有 “三进三出” 的院落,13 个天井,100 多间房屋,既有江南园林的精致,又有滇南民居的特色,被誉为 “西南边陲的大观园”。很多人来这里只看 “表面的建筑”,其实里面的 “细节” 更值得品味。
深度玩法:
- 看 “建筑细节”,找 “隐藏的寓意”:朱家花园的建筑处处藏着 “小心思”—— 大门上的 “浮雕” 刻着 “福禄寿喜”,寓意吉祥;天井里的 “石板” 是 “八卦” 形状,象征辟邪;窗户上的 “木雕” 是 “花鸟鱼虫”,每一种都有寓意(比如牡丹代表富贵,荷花代表清廉)。可以租一个 “电子讲解器”(20 元 / 台),听讲解器介绍这些细节,比自己看更有意思。
- 体验 “清代官家生活”,穿汉服拍照:花园里有 “清代服饰租赁”(50 元 / 小时),可以租一套 “清代官家小姐 / 公子” 的衣服,在花园里拍照。推荐在 “水榭戏台”“花厅” 拍照,水榭戏台旁边有池塘,倒映着建筑,拍出来的照片很有古风;花厅里的 “木雕屏风” 很精致,是拍照的好背景。
- 逛 “朱家宗祠”,了解滇南商帮文化:朱家花园的 “朱家宗祠” 是滇南商帮文化的缩影,里面展示了 “朱家的发家史”—— 朱家原本是农民,靠做 “锡矿生意” 发家,成为滇南富商,后来又投资 “米轨铁路”,带动了建水的发展。宗祠里的 “锡矿标本”“老账本”“旧照片”,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滇南商帮的历史。
避坑提醒:①花园里的 “导游服务” 价格虚高(100 元 / 次),建议租电子讲解器;②不要在花园里的 “纪念品店” 买东西,价格比外面贵很多;③拍照时不要触摸古建筑,以免损坏。
(三)建水文庙:中国第二大文庙,感受 “滇南邹鲁” 的文风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代,是中国现存规模第二大的文庙(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占地 7 万多平方米,有 “泮池”“棂星门”“大成殿” 等建筑,明清时期这里是 “滇南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很多文人墨客,建水也因此有 “滇南邹鲁” 之称。
深度玩法:
- 看 “大成殿”,感受 “儒家文化”:大成殿是文庙的核心建筑,殿内供奉着 “孔子” 的雕像,两旁供奉着 “孟子、颜回” 等儒家代表人物。殿外的 “石柱” 是 “龙纹浮雕”,共 28 根,代表 “孔子的 28 位弟子”;殿内的 “匾额” 是 “康熙皇帝” 题写的 “万世师表”,字体刚劲有力。每天上午 10 点,文庙会举办 “祭孔仪式”,演员穿着清代的礼服,表演 “献酒、献食、读祭文”,场面庄重,值得一看。
- 在 “泮池” 边喂鱼,感受宁静:泮池是文庙的 “标志性景观”,形状像 “半月”,象征 “孔子的知识像月亮一样圆满”。池里有很多 “锦鲤”,买一包鱼饲料(5 元 / 包),在池边喂鱼,看着锦鲤在水里游来游去,特别治愈。清晨时分,泮池边会有当地人晨练,有的打太极,有的练书法,氛围特别宁静。
- 带孩子体验 “国学研学”,了解传统文化:文庙有 “国学研学” 活动(100 元 / 人),适合 6-12 岁的孩子。活动包括 “穿汉服、行拜师礼、读三字经、写毛笔字”,让孩子在体验中了解传统文化,比在课本上学更直观。活动结束后,还会给孩子发 “研学证书”,很有纪念意义。
避坑提醒:①文庙的 “门票” 不要在门口的 “黄牛” 手里买,容易买到假票;②不要在泮池里 “乱扔垃圾”,保护环境;③祭孔仪式结束后,不要拥挤,有序离场。
(四)建水米轨小火车:穿越百年的 “时光列车”
建水米轨小火车是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米轨火车” 之一,始建于 1915 年,轨距只有 1 米(普通火车轨距 1.435 米),原本是 “个碧石铁路” 的一段,用来运输锡矿,现在改成了 “旅游观光火车”,从 “建水古城东站” 出发,终点是 “团山民居”,全程 13 公里,沿途经过 “双龙桥”“乡会桥” 等景点,能欣赏滇南田园风光。
深度玩法:
- 选 “合适的车厢”,体验不同风格:小火车有 3 种车厢 ——“复古木质车厢”(最受欢迎,保留了百年前的样式,有木质座椅、铜制灯具,适合拍照)、“现代空调车厢”(适合夏天,凉快舒适)、“敞篷车厢”(适合春秋季,能吹着风看风景)。建议选 “复古木质车厢”,提前 1 天在 “建水旅游” 公众号预约,旺季(节假日)很抢手。
- 在 “中途站点” 下车,拍田园大片:小火车沿途会在 “双龙桥”“乡会桥” 停靠,每次停靠 20 分钟,不要待在火车上,一定要下车逛。在 “双龙桥”,可以走到桥上,拍 “火车与古桥” 同框的照片,火车经过时,蒸汽从烟囱里冒出,特别有复古感;在 “乡会桥”,可以逛 “乡会桥车站”,车站是百年前的建筑,保留了 “售票窗口”“候车室”,适合拍复古照片。
- 听 “火车司机讲故事”,了解小火车历史:小火车的 “司机” 大多是 “老铁路人”,熟悉小火车的历史。可以在火车行驶过程中,去 “驾驶室” 旁边(不要打扰司机驾驶),和司机聊天,他们会给你讲 “小火车的过去”—— 比如百年前,小火车是如何运输锡矿的;比如 2003 年,小火车停止运营,后来又如何被改造成旅游火车的,这些故事比景点更动人。
避坑提醒:①小火车的 “车票” 不要在 “黄牛” 手里买,价格比官方贵一倍;②旺季(节假日)小火车会加开 “加班车”,但加班车的 “车厢” 是现代空调车厢,没有复古木质车厢,建议提前预约正班车;③火车行驶过程中,不要将身体伸出窗外,安全第一。
(五)团山民居:被时光遗忘的 “古村落”,宁静又治愈(续)
团山民居是明清时期的 “古村落”,距离建水古城约 13 公里,是 “张氏家族” 的聚居地,保留了 20 多座明清古建筑,有 “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 之称。这里没有过多商业化,村民依旧在古宅里生活,清晨能听到鸡鸣,傍晚能看到炊烟,宁静又治愈。
深度玩法:
- 逛 “张家花园”,看 “滇南民居的精华”:张家花园是团山民居的 “核心”,是清末民初 “团山富商张福来” 的宅院,占地 1 万多平方米,有 “三进三出” 的院落,建筑细节比朱家花园更 “接地气”—— 木雕是 “农耕场景”,反映了张氏家族的 “农本思想”;石雕是 “牛马羊”,象征 “六畜兴旺”。院子里的 “百年石榴树” 是张福来亲手种植的,每年夏天都会结满石榴,村民会摘下来分给游客,特别亲切。
- 找 “村民家的老物件”,听 “古村落的故事”:团山民居里的 “很多古宅依旧住着村民”,比如 “保统府”“司马第”,村民们很热情,愿意给游客讲 “古宅的故事”。在 “保统府”,主人会拿出 “百年前的老照片”,给你讲 “张氏家族如何靠做‘马帮生意’发家”;在 “司马第”,主人会展示 “祖传的锡器”,给你讲 “团山与个旧锡矿的渊源”,这些故事比景点介绍更生动。
- 体验 “农家菜”,吃 “古村落的味道”:在团山民居的 “村口”,有很多 “村民开的农家菜馆”,推荐 “团山人家”,老板用 “自家种的蔬菜”“自家养的土鸡” 做菜,味道正宗。必点 “土鸡炖草芽”,草芽是建水特有的食材,脆嫩清甜,和土鸡一起炖,汤鲜味美;必点 “炒南瓜尖”,新鲜的南瓜尖,用蒜炒,清香可口,是城里吃不到的味道。人均 30 元,能吃到撑。
避坑提醒:①团山民居的 “讲解服务” 是免费的,由村民担任,不要相信 “门口的野导游”;②不要随意进入 “挂着‘私人住宅’牌子的古宅”,尊重村民的隐私;③农家菜的 “分量大”,建议根据人数点,避免浪费。
(六)双龙桥:滇南第一桥,夕阳下的光影绝美
双龙桥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因 “横跨泸江河与塌冲河交汇处,形似双龙” 而得名,是一座 17 孔石拱桥,长 148 米,宽 3-5 米,有 “滇南第一桥” 之称。很多人来这里只 “拍一张照片就走”,其实 “傍晚的双龙桥” 才是最美的,夕阳洒在桥上,光影绝美,值得慢慢等。
深度玩法:
- 傍晚去,拍 “夕阳下的 17 孔桥”:双龙桥的 “17 孔” 在夕阳下会形成 “17 个光斑”,倒映在水里,像 “17 个月亮”,特别壮观。建议 17:00 前到达,先在 “桥边的稻田” 拍照,稻田里的稻穗(秋季金黄,春季翠绿)和古桥同框,很有田园感;17:30 左右,夕阳开始西下,站在桥中间,拍 “桥的全景”,光影最佳,此时拍照不用滤镜,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 走 “古桥石板路”,感受 “百年沧桑”:双龙桥的 “石板路” 已有 200 多年历史,被行人的脚步磨得 “光滑发亮”,上面还能看到 “马蹄印”,是百年前 “马帮” 留下的痕迹。慢慢走在石板路上,感受 “历史的厚重”,桥边的 “古榕树” 已有 300 多年历史,枝叶繁茂,像一把 “巨伞”,夏天在树下乘凉,特别舒服。
- 看 “村民的日常”,感受 “烟火气”:双龙桥是 “村民日常通行的桥”,傍晚时分,能看到 “村民挑着担子过桥”,担子里是 “刚从田里摘的蔬菜”;能看到 “小孩在桥边玩水”,笑声清脆;能看到 “老人在桥边聊天”,悠闲自在。这些 “日常场景” 比古桥本身更动人,能让你感受到 “建水的烟火气”。
避坑提醒:①双龙桥附近的 “停车场” 是私人的,收费 10 元 / 车,其实可以把车停在 “旁边的村子里”,免费;②不要在 “桥边的小摊” 买 “所谓的古董”,都是假货;③傍晚桥边蚊子多,建议带防蚊液。
(七)蚁工坊:红砖搭建的 “奇幻艺术园区”,拍照打卡圣地
蚁工坊是 “当代艺术家罗旭” 设计的艺术园区,用 “建水本地的红砖” 搭建而成,建筑形状 “奇特”,有 “圆形的城堡”“方形的迷宫”“螺旋的楼梯”,色彩以 “红色、白色” 为主,适合拍照打卡,还能体验 “建水紫陶”。
深度玩法:
- 找 “最佳拍照点”,拍 “奇幻大片”:蚁工坊的 “最佳拍照点” 有 3 个 ——①“红砖墙迷宫”,红色的砖墙形成 “几何图案”,人站在中间,拍 “背影”,很有艺术感;②“圆形城堡楼顶”,站在楼顶,能俯瞰整个蚁工坊,白色的屋顶和红色的砖墙形成鲜明对比,拍 “全景” 很美;③“螺旋楼梯”,楼梯是 “白色的”,螺旋向上,人站在楼梯上,拍 “侧面”,能拍出 “延伸感”。建议穿 “白色、黑色的衣服”,拍照更出片。
- 体验 “建水紫陶制作”,亲手做一件 “纪念品”:蚁工坊里的 “紫陶体验馆” 能体验 “紫陶制作”,有 “拉坯”“绘画”“雕刻” 等项目,价格 50-100 元 / 人,有老师指导,即使是新手也能做出 “像样的作品”。推荐体验 “拉坯”,坐在拉坯机前,双手握住陶泥,感受陶泥在手中 “慢慢成型”,很有成就感;做好的作品可以让老师 “烧制”,一周后能寄到家里,是独特的 “建水纪念品”。
- 逛 “艺术展厅”,看 “当代艺术作品”:蚁工坊的 “艺术展厅” 会不定期举办 “当代艺术展览”,展品以 “建水紫陶”“绘画”“雕塑” 为主,大多反映 “建水的历史文化”。比如 “紫陶作品《建水古城》”,用 “紫陶雕刻” 的方式展现了建水古城的 “朝阳楼”“朱家花园”,细节精致;比如 “绘画作品《米轨小火车》”,用 “鲜艳的色彩” 展现了小火车穿越田园的场景,很有活力。
避坑提醒:①蚁工坊的 “门票” 是 20 元 / 人,其实可以 “在网上提前 1 天购买”,15 元 / 人,更便宜;②紫陶制作的 “烧制费用” 是另收的,50 元 / 件,提前问清楚;③中午蚁工坊里很晒,建议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16 点后去。
(八)紫陶街:建水紫陶的 “聚集地”,夜市里的烟火气
紫陶街是 “建水紫陶” 集中展示、销售的街区,长约 500 米,两旁是 “紫陶店铺”“紫陶工作室”,能看到 “紫陶制作过程”,还能买 “紫陶制品”,晚上有夜市,能吃 “建水小吃”,烟火气十足。
深度玩法:
- 看 “紫陶制作过程”,了解 “非遗魅力”:紫陶街的 “很多店铺” 都有 “现场制作紫陶” 的展示,比如 “陈绍康工作室”,能看到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绍康” 的弟子 “拉坯”“绘画”“雕刻”;比如 “向进兴工作室”,能看到 “省级非遗传承人向进兴” 的 “紫陶刻填” 技术,刻填是建水紫陶的 “核心工艺”,用 “刻刀在陶坯上刻图案,再填上颜色”,工序复杂,需要耐心。可以和工匠聊天,他们会给你讲 “紫陶的历史”“紫陶的特点”,让你更了解这门非遗。
- 买 “紫陶制品”,选 “实用又好看的”:紫陶街的 “紫陶制品” 种类多,有 “茶具”“餐具”“摆件”,推荐买 “紫陶茶具”,建水紫陶 “透气性好”,用来泡茶,能让茶的味道更浓郁。买的时候要注意 “辨别真假”,真的建水紫陶 “质地细腻,声音清脆,图案是手工雕刻的”,假的紫陶 “质地粗糙,声音沉闷,图案是印刷的”。可以让老板 “现场泡茶”,感受紫陶茶具的 “效果”,满意再买。
- 逛 “夜市”,吃 “建水小吃”:紫陶街的夜市 “晚上 19:00 开始,22:00 结束”,有很多 “小吃摊”,推荐 “李记烧豆腐”,老板用 “传统的炭炉烤豆腐”,外酥里嫩,蘸上 “秘制的蘸水”(有辣和不辣两种),好吃到停不下来;推荐 “张记草芽米线”,草芽新鲜脆嫩,米线是 “建水本地的干米线”,煮出来爽滑可口;推荐 “赵记木瓜酸汤”,用 “本地的木瓜” 发酵而成,酸甜可口,能解腻,夏天喝很解暑。
避坑提醒:①紫陶街的 “紫陶制品” 价格差异大,不要买 “太便宜的”(低于 50 元的茶具),大多是假货;②夜市里的 “小吃” 要 “现点现吃”,不要买 “提前做好的”,不新鲜;③买紫陶时,要 “索要发票”,方便售后。
(九)西门古井(大板井):建水的 “水灵魂”,烟火气十足
西门古井又叫 “大板井”,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已有 600 多年历史,是建水 “最有名的古井”,井口是 “方形的”,用 “石板” 铺成,井水 “清甜可口”,富含矿物质,当地人至今仍在这里 “打水做饭”,烟火气十足。
深度玩法:
- 清晨去,看 “当地人打水的场景”:清晨 6:00-8:00 是 “当地人打水的高峰期”,能看到 “老人用‘水桶’打水”,动作熟练;能看到 “妇女用‘水盆’接水”,准备回家做饭;能看到 “小孩在旁边看热闹”,好奇地看着井水。可以 “礼貌地问当地人能不能帮忙打水”,体验 “用古井水泡茶”,井水清甜,泡出来的茶比自来水更鲜。
- 逛 “井边的老店铺”,吃 “古井边的美食”:西门古井旁边有很多 “老店铺”,都是 “用井水煮饭、做小吃”,推荐 “西门豆腐坊”,老板用 “井水泡黄豆、做豆腐”,豆腐 “鲜嫩可口”,能吃到 “豆腐脑”“豆浆”“炸豆腐”,豆浆是 “现磨的”,浓郁香甜,5 元 / 碗;推荐 “古井小吃店”,老板用 “井水煮米线”,米线 “爽滑可口”,能吃到 “古井米线”,10 元 / 碗,简单却美味。
- 了解 “古井的历史”,感受 “建水的水文化”:西门古井旁边有 “石碑”,上面刻着 “古井的历史”—— 明代洪武年间,建水 “干旱”,知府 “陈镒” 带领百姓挖井,解决了饮水问题,百姓为了纪念他,把这口井叫做 “陈太守井”,后来因为井口大,像 “大木板”,就俗称 “大板井”。古井旁边还有 “古井保护协会”,志愿者会给你讲 “古井的保护故事”,让你更了解 “建水的水文化”。
避坑提醒:①不要 “在古井里扔垃圾”,保护古井环境;②不要 “用古井水洗衣服、洗菜”,这是当地人的禁忌;③清晨打水的人多,注意排队,不要拥挤。
(十)学政考棚:明清时期的 “科举考场”,体验古代科举
学政考棚是明清时期 “云南省提督学政” 主持科举考试的场所,始建于明代,是 “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科举考场之一”,能看到 “考房”“监考室”“阅卷室”,还能体验 “古代科举考试”,了解古代科举制度。
深度玩法:
- 看 “考房”,感受 “古代考生的不易”:学政考棚的 “考房” 是 “小单间”,每个单间约 1.5 平方米,里面有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古代考生要在这里 “住 9 天 6 夜”,完成 “三场考试”,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条件艰苦。考房里的 “桌子” 上有 “考生的名字”,是 “仿明清时期的考生名单”,能看到 “很多建水本地的考生名字”,比如 “清代的进士张建勋”,他是建水人,后来成为 “翰林院编修”。
- 体验 “古代科举考试”,当一次 “古代考生”:学政考棚每天 “上午 10:00、下午 15:00” 有 “科举考试体验活动”,游客可以 “穿古代的考生服装”(免费),坐在 “考房里”,答 “古代的科举题目”(有 “四书五经” 的题目,也有 “简单的常识题”),考试结束后,“主考官” 会 “阅卷”,给 “优秀的考生” 发 “状元、榜眼、探花” 的证书,很有仪式感。适合带孩子体验,让孩子了解 “古代的科举制度”,比课本上学更直观。
- 逛 “科举文化展览”,涨知识:学政考棚的 “展览厅” 有 “科举文化展览”,展示了 “古代的科举试卷”“科举用品”“科举制度介绍”。比如 “清代的科举试卷”,字迹工整,内容丰富,能看到 “古代考生的文采”;比如 “科举用品”,有 “毛笔、墨、砚台、考篮”,考篮是 “古代考生装文具、食物的篮子”,设计精巧;比如 “科举制度介绍”,用 “图文并茂” 的方式,介绍了 “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衰落”,能让你更全面地了解科举制度。
避坑提醒:①科举考试体验活动 “免费”,但 “服装数量有限”,建议提前 10 分钟到场,选服装;②不要 “在考房里大声喧哗”,保持安静,尊重古代科举文化;③展览厅里的 “文物” 不要触摸,以免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