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伦敦唐人街景点介绍及其具体游玩攻略指南推荐

当霓虹灯牌在薄雾中亮起,当粤语、闽南语和伦敦腔在街角交织,当蒸笼掀开时白雾裹着叉烧香扑向行人——伦敦唐人街(London Chinatown),这座藏在威斯敏斯特区心脏的“东方飞地”,用一盏盏红灯笼、一碗碗牛肉面、一曲曲二胡声,在异国的土壤上种出了故乡的烟火气。

它不是纽约唐人街的“移民史诗”,不是旧金山唐人街的“淘金记忆”,而是一座“活着的中国文化博物馆”:既有百年老店的茶香,也有网红奶茶的甜腻;既有老移民的乡愁,也有Z世代的国潮实验。

如果你厌倦了伦敦的“英伦滤镜”,想在炸鱼薯条的包围中找一碗热汤面,想在教堂尖顶的缝隙里看一栋栋朱红门楼,伦敦唐人街绝对值得你用半天时间,用味蕾丈量它的麻辣鲜香,用眼睛捕捉它的传统与新潮

伦敦唐人街在哪座城市
伦敦唐人街(London Chinatown)就扎根在英国伦敦市中心的西敏市,具体位置在苏活区(Soho)与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之间,被沙夫茨伯里大街(Shaftesbury Avenue)、查令十字路(Charing Cross Road)等几条热闹的街道环绕。
从交通枢纽出发超方便:坐地铁到莱斯特广场站(Piccadilly 线、Northern 线),出站步行 3 分钟,就能看到标志性的红色牌坊;从唐人街步行到特拉法加广场只需 5 分钟,到白金汉宫也不过 15 分钟,堪称伦敦市中心的 “黄金地段”。它像一块被精心安放的东方拼图,嵌在伦敦最繁华的商业区里,一边是伦敦西区的剧院灯火,一边是中式餐馆的暖黄灯光,这种混搭的氛围在全世界都少见。

伦敦唐人街景点介绍

牌坊与街道:红墙金瓦的仪式感

唐人街的 4 个入口都立着中式牌坊,每座牌坊上都刻着寓意吉祥的题词,最气派的当属沙夫茨伯里大街入口的 “伦敦华埠” 牌坊,雕花栏杆上盘着金龙,匾额由中英双语书写,阳光照在朱红漆面上,像给街道镶了道金边。
走进牌坊,整条街仿佛被红灯笼串成了一条彩带,即使在伦敦常有的阴雨天气里,也透着暖融融的烟火气。街道两旁的建筑是典型的英伦乔治亚风格,但门面全被改造成了中式模样:琉璃瓦屋檐下挂着 “龙凤酒家”“新龙凤” 等鎏金招牌,橱窗里摆着烧腊、点心和中式糕点,连路灯都被设计成了宫灯的样式。
街角的纪念花园藏着不少故事,园子里立着林则徐的雕像,碑刻上记录着华人在伦敦的移民史 —— 从 19 世纪末为东印度公司打工的水手,到二战后来此开餐馆的香港移民,再到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每一段文字都藏着打拼的艰辛与温暖。傍晚时分,常有老人在这里下棋、聊天,说粤语的、说普通话的、甚至夹杂着几句伦敦腔,像个浓缩的小江湖。

特色店铺:从干货到文创的乡愁

唐人街的店铺藏着太多 “宝藏”。泗和行是伦敦最老的华人杂货店之一,1970 年代开业至今,货架上摆满了李锦记酱油、王守义十三香、湾仔码头速冻饺子,甚至还有新鲜的竹蔗和粉葛,不少留学生在这里第一次买到家乡调料时,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想喝杯熟悉的奶茶?Coco 都可贡茶的门店前总排着队,但老华侨更爱去街角的新记茶餐厅,点一杯 “冻柠茶” 配 “菠萝油”,坐在塑料椅上听邻桌用粤语讨论股市,恍惚间还以为在香港的街头。
文创店China Craft里藏着中西合璧的惊喜:青花瓷纹样的伦敦双层巴士模型、印着唐人街牌坊的明信片、用英镑符号 “£” 设计的中国结,老板是位嫁到伦敦的上海阿姨,会热情地给你讲每件商品的故事。

节庆氛围:穿越时区的中国年

唐人街的节庆比伦敦其他地方多了层 “仪式感”。春节时这里会封街办庙会,舞龙舞狮队从牌坊一路跳到街尾,锣鼓声能盖过汽车鸣笛;舞狮的人会给每家店铺 “采青”,店主们早早备好红包,空气中飘着炮仗(电子炮)的硝烟味和糖果的甜香。
中秋节的灯笼展更是惊艳,商户们会在门前挂起手工灯笼,有传统的宫灯,也有年轻人设计的动漫形象灯笼,晚上点亮时,整条街像被星光铺满。不少伦敦本地人会带着孩子来猜灯谜,虽然很多人看不懂中文,但对着谜面比划的样子格外认真。
连西方节日都被染上了中国味:圣诞节时,餐馆会推出 “圣诞烧腊套餐”,超市里的火鸡旁摆着腊鸭;情人节的花摊,除了玫瑰,还会多几束象征 “百年好合” 的百合。

伦敦唐人街值得去吗

答案是:太值得了!如果你是华人,这里是治愈乡愁的 “充电站”—— 在异国街头听到熟悉的乡音,吃到一口正宗的广式烧腊,那种亲切感能瞬间扫光漂泊的疲惫。很多留学生说,第一次来唐人街时,看到超市里的 “老干妈”,突然就没那么想家了。
对于外国游客,这里是读懂 “华人在海外” 的活标本。从餐馆老板到街边小贩,每个人的故事都藏着文化融合的密码:会说粤语的意大利侍者、给饺子馅加迷迭香的英国厨师、用微信收款的印度店主,这种多元碰撞比任何博物馆都生动。
就算你对文化不感兴趣,单冲美食也值得来。伦敦的中餐虽多,但唐人街的味道最 “抱团”—— 想吃早茶有 “龙凤”,想嗦粉有 “桂林米粉”,想啃鸭脖有 “煌上煌”,从早餐到夜宵,能让你一周不重样。
唯一的 “缺点” 可能是周末太挤,尤其是中午 12 点到下午 2 点,餐馆门口要排队,人行道上挤满拍照的游客,但这种热闹劲儿,不正是唐人街的魅力吗?

伦敦唐人街开放时间以及门票

唐人街作为开放式街区,全年全天开放,但店铺和餐馆的营业时间各有不同:
类型
开放时间
备注
餐馆
11:00-23:00(部分到凌晨 1 点)
周末可能延长至凌晨 2 点,春节期间 24 小时营业
杂货店
10:00-19:00
周日部分店铺 12:00 才开门
文创店
11:00-18:00
节假日可能提前关门
节庆活动
春节(1-2 月)、中秋(9-10 月)等
具体时间每年不同,需提前查官网
门票信息:整个唐人街免费开放,逛店铺、看街景都不用花钱;春节庙会等活动也免费,但部分体验项目(如手工灯笼制作)可能收费,约 5-10 英镑。
小贴士:想避开人流,最好工作日上午 10 点或下午 3 点去;周末想吃饭的话,要么 11 点前到,要么下午 2 点后,不然热门餐馆可能要等 1 小时。

伦敦唐人街要逛多久才能逛完

逛唐人街的时间可长可短,1-3 小时都合适。
如果只是随便逛逛、拍拍照,1 小时足够:从牌坊走到街尾,看看店铺招牌,在纪念花园歇歇脚,买杯奶茶边走边喝,节奏轻松惬意。
想深度体验的话,建议留 2-3 小时:花 1 小时逛杂货店和文创店,挑几样喜欢的小东西;再花 1-2 小时好好吃顿饭,从早茶的虾饺吃到夜宵的炒粉,慢慢感受街头的烟火气。
要是赶上春节或中秋等节日,那最好留半天时间,看舞狮、猜灯谜、尝节日小吃,说不定还能遇到同乡,聊到忘了时间。有次我在春节庙会上,遇到一位 80 多岁的广东爷爷,给我讲他 1950 年代来伦敦时的故事,不知不觉就聊了 3 小时。

伦敦唐人街附近美食推荐

唐人街及周边的美食,是 “中西碰撞” 的最佳注脚,从地道中餐到改良创意菜,每一口都有故事。

必吃中餐:从广式到川湘的满足

  • 龙凤酒家:伦敦最老牌的粤式早茶店之一,1960 年代开业,虾饺皮薄得能看见里面的粉红虾肉,烧卖的褶子工整得像艺术品。老华侨说,这里的 “烧鹅濑粉” 和香港的味道几乎一样,鹅皮脆到咬下去 “咔嚓” 响,汤汁是用大地鱼和猪骨熬了 8 小时的,鲜得掉眉毛。
  • 蜀香坊:想吃辣的一定要来,老板是四川人,花椒和辣椒都是从国内空运来的。“夫妻肺片” 里的红油香气能飘出店门,“麻婆豆腐” 用的是英国本地豆腐,却烧出了正宗的麻辣鲜香,很多伦敦本地人边擦汗边说 “delicious”。
  • 明记云吞面:藏在小巷里的小店,只卖云吞面和鱼蛋粉,云吞里的鲜虾个头比硬币还大,竹升面是老板每天凌晨用竹竿压出来的,弹牙得能在嘴里跳舞。很多出租车司机都知道这里,饭点时总有黑色的伦敦出租车停在门口。

周边创意菜:中西混搭的惊喜

  • Hakkasan:距离唐人街 5 分钟路程的米其林星级中餐馆,把粤菜做出了高级感。“黑松露烧卖” 用墨鱼汁做皮,咬开是黑松露和猪肉的香气;“荔枝木烤乳猪” 搭配梅子酱冰淇淋,甜咸交织的口感让人惊艳。餐厅灯光昏暗,音乐是电子乐,完全打破对中餐馆的刻板印象。
  • Bao London:日式包子店,但老板是在伦敦长大的华人,包子馅融合了中西口味。“乳猪包” 夹着脆皮乳猪和黄瓜,像中式汉堡;“黑糖珍珠包” 是甜口的,珍珠 Q 弹,面包松软,很多年轻人专门来排队。

甜点收尾:跨越半球的甜

  • 许留山:香港老字号甜品店,在唐人街的分店总是排长队。“芒果西米露” 用的是菲律宾芒果,甜得恰到好处;“杨枝甘露” 里的柚子粒带着微苦,中和了芒果的甜,吃完辣的来一碗,瞬间解腻。
  • Dominique Ansel Bakery:离唐人街 10 分钟路程,虽然是法式 bakery,但老板借鉴了中式点心的做法。“Cronut(可颂甜甜圈)” 火遍全球,但更推荐 “荔枝玫瑰丹麦酥”,内馅有荔枝酱,还撒了中国玫瑰花瓣,一口下去像把春天吃进了嘴里。

伦敦唐人街游玩攻略指南

行前准备

  • 语言:不用太担心语言问题,唐人街大部分商户都会说粤语,很多年轻人也会说普通话,甚至菜单都是中英双语的。但学几句粤语打招呼会更受欢迎,比如 “早晨(早上好)”“唔该(谢谢)”。
  • 现金:虽然大部分店铺能刷信用卡和支付宝,但有些老店铺只收现金,建议带点英镑零钱,尤其是买街边小吃时。
  • 季节装备:伦敦多雨,最好带把折叠伞;冬天风大,建议穿防风外套,不然在街头排队等吃的时候会很冷。
  • 节庆提示:想体验春节庙会,最好提前查好日期(通常在农历正月),早点去占个好位置看舞狮,不然人太多可能挤不进去。

交通指南

  • 地铁:最推荐的方式,莱斯特广场站(Leicester Square)是最近的,从 1 号口出来右转,过两个路口就到;也可以坐地铁到皮卡迪利圆环站(Piccadilly Circus),步行 7 分钟,沿途能经过不少剧院,顺便感受伦敦西区的氛围。
  • 公交:14、19、38 路公交车到 “Leicester Square” 站下车,步行 2 分钟即到,公交上能看到伦敦街景,但高峰期可能堵车。
  • 步行:如果住在市中心,步行是最好的选择,从特拉法加广场步行 5 分钟,从牛津街步行 15 分钟,沿途能路过很多有趣的小店。

路线规划

上午:逛吃 + 怀旧
  • 10:00 从沙夫茨伯里大街的牌坊进入唐人街,先在纪念花园看林则徐雕像和移民史碑刻,了解华人故事。
  • 10:30 逛泗和行或其他杂货店,买几样家乡调料或零食,老板可能会给你推荐 “英国买不到的好东西”。
  • 11:30 去龙凤酒家吃早茶,点虾饺、烧卖、肠粉,慢慢品尝,感受老广的悠闲。
下午:文化 + 周边探索
  • 13:30 逛 China Craft 等文创店,挑几件中西合璧的纪念品,比如印着唐人街的伦敦地铁图。
  • 14:30 从查令十字路的牌坊出去,步行 5 分钟到大英博物馆(免费),看里面的中国馆,对比一下海外华人与故土的联系。
  • 16:30 回唐人街,买杯贡茶或冻柠茶,坐在街头的长椅上看人来人往,听不同语言交织的声音。
晚上:美食 + 夜景
  • 18:30 去蜀香坊吃川菜,或 Hakkasan 体验创意中餐,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 20:30 饭后在唐人街散步,看红灯笼点亮整条街,和朋友在牌坊前拍张夜景照,灯光下的金龙雕像格外有神。
  • 21:00 步行到莱斯特广场,看街头艺人表演,感受伦敦夜晚的活力,结束充实的一天。

其他注意事项

  • 尊重文化差异:唐人街的老店铺可能规矩比较多,比如有些早茶店不接受预订,需要现场排队,别不耐烦,这也是体验的一部分。
  • 拍照礼仪:拍店铺招牌或街景没问题,但拍人(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最好先征得同意,很多老华侨比较害羞。
  • 价格:唐人街的中餐价格比伦敦其他地方稍贵(比如一碗云吞面约 10 英镑),但比米其林中餐便宜,性价比不错;买特产时可以货比三家,同款零食不同店铺价格可能差 1-2 英镑。
  • 安全:唐人街属于伦敦市中心,治安很好,但晚上还是要注意保管好手机和钱包,尤其是人多的时候。

最后

伦敦唐人街最动人的,不是那些复刻的中式建筑,也不是地道的家乡味,而是那种 “他乡变故乡” 的韧性。在这里,你能看到华人如何把乡愁变成生意,把陌生变成熟悉,把不同文化的棱角磨成温暖的弧度。
就像那位在纪念花园给我讲故事的广东爷爷说的:“以前总觉得这里不是家,后来发现,有我们在的地方,就有家的味道。” 无论是留学生、游客还是移民,来到这里,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归属感”。
宝子们,如果你去伦敦,一定要去唐人街走走,哪怕只是买杯奶茶,看一眼红灯笼。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在某个街角突然明白:所谓 “故乡”,从来不止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那些熟悉的味道、声音和人情。
最后想问:如果去伦敦唐人街,你最想做什么?是吃一顿早茶,还是找家杂货店买家乡调料?评论区告诉我呀!
文章名称:《伦敦唐人街景点介绍及其具体游玩攻略指南推荐》
文章链接:http://lvyousheng.com/jwl/554335.html
本站知识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