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见证了明清两朝的辉煌与变迁。它最初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当时被命名为“承天门”,寓意着承载天命、皇家尊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清朝时期被更名为天安门,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建筑。
天安门的主体建筑由巍峨的城楼和坚实的城台共同组成,展现着皇家建筑的雄伟与精致。城台下方,是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雕刻着龙凤图案,寓意着皇家的尊严与权威。上部则是用砖砌成并涂以朱红颜料的城台主体,色彩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地面到台顶,高度达到了13米,更显其气势磅礴。
天安门的大殿,屋顶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线条流畅,显得气势非凡。大殿的面阔为9间,进深5间,这一设计巧妙地象征了“九五之尊”的皇家地位。正面,36扇木质门窗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采用了最高级别的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既美观又实用。
走进大殿,内部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面全部用金砖铺就,显得气势恢宏。60根红漆巨柱支撑着整个大殿的顶部,使得空间更加开阔。东西两侧的山花部分,装饰着金色的万寿圈和万寿带,寓意着皇家万寿无疆。大殿的基座周围,雕刻着龙凤图案的汉白玉石栏杆雕刻得栩栩如生,寓意着皇家的尊严与权威。
天安门大殿的正脊上,铺着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气势磅礴。正脊的两端,有一对华丽的龙形琉璃大吻,龙头高昂,龙身蜿蜒,仿佛要腾空而起。另外,在8条垂脊的顶端,也各有一只龙吻,因此有着“九脊封十龙”的说法。这些龙吻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也寓意着皇家的尊严与权威。
在8条垂脊上,各有10个栩栩如生的仙人走兽。最前面的是“骑鸡仙人”,他骑着一只雄鸡,神态自若。之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九种形态各异的走兽。这些走兽或威武或神秘或寓意吉祥,为天安门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
此外,天安门城台的两侧还各有一条马道,这是供人们上下城楼使用的通道。马道的设计既方便了人们的通行,也保证了城楼的安全。1970年翻建后的天安门通高34.7米,更显其巍峨壮观。城台下部设有5个大小不一的拱形门洞,门洞上镶嵌着两扇朱漆大门。这些大门上装饰着横9路、纵9路的镏金铜钉,寓意着九九阳数之极,彰显了天安门作为皇家建筑的最高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