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青芝坞在杭州的什么地方?青芝坞必去的三个景点推荐

当西湖的游船载着游客在湖面画圈,当灵隐寺的香火漫过飞来峰的石阶,青芝坞的梧桐树叶正落在咖啡馆的窗台上。这片被浙江大学包裹的老巷,像杭州的一块 “万能补丁”—— 左手牵着百年学府的书卷气,右手拽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头顶还飘着文艺青年的咖啡香。今天,小编就带你钻进这片青瓦白墙的迷宫,看老杭州的肌理如何与新世代的创意撞出火花。

青芝坞在杭州的什么地方?

青芝坞,蜷缩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东北角,南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北邻西湖景区,东靠曙光路,西依玉古路,像一块被名校与湖山夹击的 “飞地”。它距离西湖仅 1.5 公里,步行至断桥残雪约 20 分钟,却因被大学路、浙大路等几条小路圈成闭环,形成了一个 “闹中取静” 的结界。

从杭州市区钻进青芝坞的方式,自带几分探险感。地铁 3 号线至 “黄龙体育中心” 站后,沿求是路向西步行 10 分钟,穿过一片爬满爬山虎的围墙,就能看到青芝坞的牌坊;公交 28 路、15 路至 “浙大附中” 站下车,向南拐进第一个巷口,梧桐树叶会为你指引方向;自驾的话,建议把车停在玉古路的公共停车场 —— 青芝坞的主巷太窄,老巷弄更是错不开两辆电动车,不如把方向盘交给双脚。

青芝坞景点介绍

青芝坞的故事,是杭州城 “新旧拉扯” 的缩影。南宋时,这里是皇家御花园的一部分,因盛产灵芝得名 “青芝坞”,文人雅士常在此聚会吟诗作对。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村落,村民以种植龙井茶、果蔬为生,留下了 “七巷八弄” 的格局。

上世纪 50 年代,浙江大学在此扩建校区,部分村民房屋被改造成教职工宿舍,青芝坞开始染上 “学术气”。2010 年前后,一群美院学生看中这里的老房子,租下闲置农舍开起咖啡馆、工作室,文艺基因就此植入。如今的青芝坞,300 多米长的主街两侧,老墙与玻璃幕墙并排而立,阿婆的菜摊挨着网红面包店,晾衣绳上的白衬衫与咖啡馆的绿植共舞,构成了一幅 “传统与现代共栖” 的立体画。

与其他城市的文艺街区不同,青芝坞的灵魂在于 “未完成感”—— 没有统一规划的店铺招牌,没有刻意做旧的仿古地砖,甚至连垃圾桶都被涂鸦爱好者画得花花绿绿。在这里,你可能在斑驳的墙缝里发现长出的多肉,在老樟树下遇见下棋的教授,在深夜的烧烤摊碰到讨论论文的大学生,每一步都可能踩中生活的彩蛋。

青芝坞景点特色

特色
详情
新旧碰撞的建筑
保留着40 余座明清至民国的老建筑,多为 “一进两厢” 的江南民居,白墙黛瓦,马头墙高耸。同时混搭着现代风格的玻璃房、集装箱店铺,老墙爬满爬山虎,新墙则被涂鸦覆盖,形成 “爷爷的房梁下挂着年轻人的霓虹灯” 的奇观。
高校文化渗透
被浙江大学 “环抱”,街头随处可见抱着书本的学生、讨论课题的教授,甚至有店铺直接用 “量子力学”“拓扑学” 命名。浙大的学术讲座常向居民开放,咖啡馆里的邻座可能正在讨论论文,是 “最有文化的市井街区”。
烟火气与文艺范共生
清晨有阿婆摆摊卖自家种的蔬菜,上午咖啡馆飘出拿铁香,午后手作工坊传来敲打声,傍晚烧烤摊的油烟混着啤酒泡沫,深夜还有 24 小时书店亮着灯。一天 24 小时,市井与文艺无缝切换,互不打扰又彼此滋养。
四季巷景各异
春季梧桐新叶(3-4 月)嫩得发亮,阳光透过叶隙在地面织出金线;夏季凌霄花(6-8 月)爬满老墙,红得像一团团火焰;秋季银杏落叶(11 月)铺成黄金大道,踩上去沙沙作响;冬季腊梅(1-2 月)在老巷深处暗香浮动,冷香与烤红薯的甜香交织。

青芝坞门票价目表

门票相关
详情
区域门票
全天免费开放,整条街区无大门与围墙,可随时进出。部分特色店铺(如手作工坊、密室逃脱)需消费才能体验,价格 20-100 元不等;浙大校园需刷校园卡进入,游客可在周末从指定校门登记入校。
特色体验收费
手作工坊(陶艺 / 木工):50-80 元 / 人(含材料与指导);独立书店读书会:免费(需提前在公众号预约);网红咖啡馆人均消费 30-50 元;深夜食堂人均 60-100 元。
开放时间
街区全天开放,但店铺营业时间差异大:早餐铺 5:30-9:00,咖啡馆 10:00-22:00,酒吧 19:00 – 凌晨 2:00,24 小时书店全天营业。建议 10:00-22:00 游览,能体验到大部分业态。
预约情况
无需预约,但节假日部分热门餐厅需排队(如 “青芝坞本帮菜” 需提前 1-2 小时到店);浙大校园参观需在 “浙江大学保卫处” 公众号预约,周末名额紧张,建议提前 3 天申请。

青芝坞必去三个景点

青芝坞主街:200 米的生活蒙太奇

青芝坞主街是一条长约 200 米的石板路,却像一部流动的电影 —— 镜头拉近,能看到老墙的砖缝里长出的绿萝;拉远,则是玻璃幕墙反射的蓝天白云与马头墙的剪影重叠。这里的店铺招牌是 “野生设计展”:杂货铺的木质招牌被雨水泡得发乌,隔壁奶茶店的霓虹灯牌却闪着赛博朋克的光;书法工作室的匾额写着 “墨韵”,对门火锅店的招牌却是手绘的麻辣小龙虾。

主街的 “灵魂地标” 是老樟树广场,一棵 300 年的樟树伞盖如亭,树下摆着几张石桌石凳。清晨,阿公阿婆在这里打太极、聊家常;午后,学生们抱着电脑来此蹭网(广场有免费 WiFi);傍晚,流浪歌手抱着吉他弹唱,听众里有白领、学生,还有蹲在地上啃西瓜的小孩。树旁的老墙被改造成 “留言墙”,贴满了便利贴:有求合租的,有表白的,还有写着 “量子计算的终极意义” 的哲学提问。

走在主街,嗅觉会先于视觉被唤醒:刚出炉的葱油饼香混着隔壁的咖啡豆焦香,往前几步又撞上螺蛳粉的酸辣,转角处突然飘来阿婆腌菜坛里的酱香味。这种 “混乱又和谐” 的气味,正是青芝坞最真实的味道。

浙大玉泉校区外围:被学术浸润的老巷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外围墙,是青芝坞的 “隐形景点”。这段长约 500 米的围墙爬满了爬山虎,墙内是百年学府的红砖墙教学楼,墙外是青芝坞的市井生活。围墙上开了几个 “秘密通道”—— 其实是供师生出入的小门,门旁常停着共享电动车,车筐里可能还放着没看完的《科学美国人》。

墙根下藏着许多 “学术彩蛋”:某段墙面被学生用粉笔写满微积分公式,风吹雨打后字迹模糊,却又有人补上新的推导;有块石板被踩得发亮,据说是竺可桢校长当年常走的路线;更妙的是 “院士墙”—— 居民把浙大院士的头像涂鸦在墙上,钱学森的画像旁有人画了只火箭,图注 “向星辰大海出发”。

沿围墙漫步,能看到有趣的 “共生场景”:浙大的学生在墙外的咖啡馆改论文,老板会免费送一杯柠檬水;居民的菜摊摆在教学楼对面,教授们下课后来买菜,讨价还价时还在讨论课题。这种 “学术与生活的无缝衔接”,只有在青芝坞才能见到。

兰家湾创意区:老仓库里的灵感爆炸

兰家湾创意区是青芝坞的 “后起之秀”,由上世纪 70 年代的粮站仓库改造而成。几栋红砖平房被打通,装上玻璃天窗,原本存放粮食的仓库,现在塞满了手作工坊、独立画廊、剧本杀体验馆,连墙角的消防栓都被涂鸦成机器人的模样。

这里的 **“老粮站书店”** 是必打卡点,保留着仓库的木质横梁与水泥地面,书架从地面顶到屋顶,中间摆着几张旧沙发,阳光透过天窗落在书页上,时间仿佛慢了半拍。书店每周举办 “跨界沙龙”,可能是植物学家讲多肉养护,也可能是 rapper 分享歌词创作,听众坐在地板上,喝着免费提供的薄荷水,气氛轻松得像在朋友家客厅。

创意区的角落藏着惊喜:有间 “废品实验室”,艺术家把旧自行车、破木板改造成装置艺术;有个 “天台菜园”,是几家店铺合伙开辟的,种着番茄、辣椒,谁饿了就摘几个下锅;甚至有面 “声音墙”,贴满了录音磁带,按下播放键能听到居民的笑声、雨声、浙大的下课铃。这里的一切都在证明:创意从不依赖昂贵的材料,只需要一颗不安分的心。

青芝坞游玩路线推荐

文艺青年路线(1 天)

  • 主街咖啡馆→兰家湾创意区:上午 10:00 钻进主街的 “植觉” 咖啡馆,点一杯 “龙井拿铁”,看老板用浙大实验室的烧杯冲咖啡,停留 1 小时。11:00 步行至兰家湾创意区,逛 “老粮站书店”,参加 11:30 的插画分享会,停留 1.5 小时。
  • 创意区→手作工坊:12:30 在创意区的 “木心工坊” 体验木工制作(80 元 / 人),亲手做一把小勺子,感受刨木花的乐趣,停留 2 小时(含午餐,工坊提供简餐)。
  • 工坊→浙大围墙漫步:14:30 沿浙大围墙向北,寻找墙上的学术涂鸦与秘密通道,在 “院士墙” 前拍照,停留 1 小时。
  • 围墙→独立画廊:15:30 到兰家湾的 “留白画廊” 看展,画廊由美院学生经营,展品常换,可能是油画、摄影,甚至是用树叶拼贴的装置艺术,停留 1 小时。
  • 画廊→深夜书店:16:30 返回主街,在 “青芝坞 24 小时书店” 挑几本书,坐在靠窗的位置看街景,直到傍晚。18:00 在书店旁的 “酒瘾” 小酒馆点一杯精酿啤酒,听驻唱歌手弹吉他,结束一天行程。此路线适合喜欢文艺、想找灵感的游客。

市井生活路线(1 天)

  • 清晨菜市→早餐铺:早上 6:30 起床,赶在青芝坞的早市收摊前逛一圈,看阿婆卖自家种的青菜、现做的豆腐脑,买几个刚出炉的葱油饼(3 元 / 个),感受市井烟火,停留 1 小时。
  • 早餐铺→老樟树广场:7:30 坐在老樟树广场的石凳上吃早餐,看居民晨练、学生早读,听他们用杭州话闲聊,感受 “慢生活”,停留 1 小时。
  • 广场→居民巷弄:8:30 钻进主街旁的 “七巷八弄”,看老房子的天井、居民晾晒的衣物、墙根的盆栽,可能会遇到热情的阿婆邀请你喝杯龙井茶,停留 1.5 小时。
  • 巷弄→本帮菜馆:10:00 到 “青芝坞本帮菜” 占座(这家店太火,需早到),点一份 “东坡肉”“西湖醋鱼”,品尝地道杭帮菜,11:30 开始用餐,停留 1.5 小时。
  • 菜馆→社区茶馆:13:00 步行至社区茶馆,点一杯 “杭白菊”,看老爷爷们下棋、打麻将,听他们讲青芝坞的老故事,停留 2 小时。
  • 茶馆→浙大夜市:15:30 步行至浙大玉泉校区的夜市,买几本旧书、几张老明信片,感受校园夜市的热闹,停留 1.5 小时。
  • 返程:17:00 结束行程,适合喜欢人文、想体验本地生活的游客。

亲子互动路线(1 天)

  • 自然课堂→创意区:上午 9:00 参加兰家湾创意区的 “自然课堂”(50 元 / 孩子),老师会带小朋友认识青芝坞的植物,用树叶做拓印画,停留 1.5 小时。
  • 创意区→浙大标本馆:10:30 从浙大侧门进入校园(需提前预约),参观标本馆,看蝴蝶、鸟类标本,听讲解员讲解生物知识,停留 1 小时。
  • 标本馆→亲子餐厅:11:30 在青芝坞的 “小松鼠亲子餐厅” 用餐,餐厅有儿童游乐区,菜品造型可爱(如 “熊猫饭团”“恐龙蛋布丁”),人均 50 元,停留 1.5 小时。
  • 餐厅→手作工坊:13:00 到 “陶泥时光” 工坊,家长与孩子一起做陶艺(100 元 / 组),可把作品带回家,停留 2 小时。
  • 工坊→老樟树广场:15:00 在老樟树广场放风筝(可在杂货铺购买,20 元 / 个),看其他小朋友玩耍,停留 1 小时。
  • 广场→冰淇淋店:16:00 到 “青芝坞冰室” 吃一份 “龙井冰淇淋”,清爽解腻,15 元 / 份,结束一天行程。此路线适合带 6-12 岁孩子的家庭。

青芝坞一日游自助游攻略

前期准备

  • 衣物装备:青芝坞多巷弄,建议穿舒适的平底鞋,方便走街串巷。春季(3-5 月)早晚温差大,需带薄外套;夏季(6-8 月)巷内阴凉,但午后炎热,可带防晒袖套;秋季(9-11 月)穿长袖衬衫即可,搭配薄毛衣备用;冬季(12-2 月)需穿羽绒服,老巷风大。文艺青年可穿复古风衣物,与街区氛围呼应,拍照更出片。
  • 摄影器材:拍摄老建筑细节适合用微距镜头,如墙缝里的植物、门环上的铜锈;拍摄街景需广角镜头,展现新旧建筑的碰撞;人像摄影推荐用50mm 定焦镜头,在咖啡馆、书店拍文艺感照片。手机摄影可开启 “复古滤镜”,与青芝坞的怀旧氛围契合。
  • 其他物品:带一个小背包,方便装买的纪念品、书籍;准备充电宝,街区店铺多提供免费充电,但巷弄里信号弱,耗电快;带一本小笔记本,遇到有趣的故事或灵感可随时记录;夏季带防蚊液,老巷绿植多,蚊虫较多。

美食推荐

美食类型
推荐详情
杭帮菜餐厅
青芝坞本帮菜东坡肉:用本地土猪肉制作,肉质酥烂,肥而不腻,酱汁浓郁,48 元 / 份。宋嫂鱼羹用西湖鲫鱼熬汤,加入笋丝、火腿丝,鲜美可口,32 元 / 份。餐厅是老民居改造,木桌木椅,老板是本地人,热情好客,人均 60 元。
特色小吃
老樟树煎饼铺鸡蛋灌饼:老板用传统手法制作,饼皮酥脆,灌入鸡蛋液后香嫩可口,可加里脊肉、生菜,6-10 元 / 个。王阿婆定胜糕:现蒸现卖,软糯香甜,带着桂花味,3 元 / 个,阿婆每天只卖 200 个,去晚了就没了。
网红咖啡馆
植觉咖啡龙井拿铁:用浙大茶园的龙井茶叶与鲜奶调制,分层漂亮,茶香与奶香平衡得恰到好处,32 元 / 杯。dirty 咖啡口感浓郁,咖啡液与牛奶碰撞出独特的风味,28 元 / 杯。咖啡馆有个小院子,种满多肉植物,适合拍照,人均 35 元。
深夜食堂
青芝坞烧烤摊烤秋刀鱼:外焦里嫩,挤上柠檬汁去腥,15 元 / 条。烤茄子刷上秘制酱料,软糯入味,10 元 / 份。烧烤摊在老樟树广场旁,傍晚 5 点出摊,老板是对年轻夫妻,会给熟客送烤馒头,人均 50 元,适合朋友小聚。
创意甜品
糖立方甜品店桂花乌龙慕斯:用青芝坞的桂花制作,口感细腻,带着茶香,32 元 / 块。龙井奶冻Q 弹爽滑,茶味浓郁,20 元 / 份。店铺装修成 ins 风,有网红打卡墙,适合拍照,人均 40 元。

住宿推荐

住宿类型
推荐详情
文艺民宿
青芝坞 1938 民宿:由民国老洋房改造而成,保留着木质楼梯与花窗,客房以 “浙大学科” 命名(如 “物理系”“中文系”),房间内摆放着旧书与复古台灯。民宿有个小露台,可看到浙大校园的红砖墙,含早餐,均价 600-800 元 / 晚,适合喜欢怀旧的游客。
精品酒店
杭州青芝坞国际青年旅舍:位于主街旁,有床位房与大床房,公共区域有图书角、厨房,适合独自旅行或结伴出游的年轻人。旅舍定期组织 “青芝坞探秘” 活动,由本地向导带领逛老巷,均价 80-150 元 / 床位,200-300 元 / 大床房。
高校招待所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招待所:距离青芝坞步行 5 分钟,价格实惠,房间简洁干净,部分房间可看到校园景色。住在这儿能体验 “高校生活”,清晨可去浙大食堂吃早餐(需购买临时餐券),均价 200-300 元 / 晚,适合预算有限的游客。
特色住宿
兰家湾胶囊公寓:在创意区内,是由集装箱改造的迷你公寓,虽空间小但设施齐全,有独立卫浴与小厨房。公寓设计前卫,适合喜欢新鲜体验的年轻游客,均价 150-200 元 / 晚,需提前在 “青芝坞创意区” 公众号预约。

购物推荐

购物类型
推荐详情
文创产品
老粮站书店文创区浙大元素笔记本:封面印有浙大校训 “求是创新” 与青芝坞地图,内页有植物插画,35 元 / 本。青芝坞明信片一套 10 张,包含主街、老樟树、浙大围墙等景点,20 元 / 套,可在书店盖纪念章。
手作工艺品
木心工坊手工木勺:游客可亲手制作并刻字,50-80 元 / 个,独一无二。陶泥时光青芝坞主题陶艺:如老樟树造型的茶杯、马头墙模样的笔筒,30-60 元 / 件,部分作品由美院学生设计。
特色食品
王阿婆土特产铺杭州酱鸭:阿婆自家腌制,真空包装,保质期 15 天,60 元 / 只,肉质紧实,酱香浓郁。桂花糖用本地桂花与麦芽糖制作,15 元 / 罐,甜而不腻,可泡水或直接吃。
二手书籍
青芝坞 24 小时书店二手区浙大旧教材:多为学生闲置的专业书,5-20 元 / 本,既有《高等数学》也有《中国古代文学史》,适合收藏或猎奇。文艺类旧书如海子诗集、卡夫卡小说,10-30 元 / 本,部分有前主人的批注,充满故事感。

注意事项

  • 尊重当地生活:青芝坞是居民日常居住的街区,游览时不要大声喧哗,尤其是清晨与深夜;不要随意拍摄居民的私人生活,如需拍照需征得同意;巷弄狭窄,遇到居民的电动车或自行车时,主动避让。
  • 消费提示:部分网红店铺价格偏高,可货比三家;早餐铺与夜市的小吃性价比高,适合体验本地风味;手作工坊的材料费用已包含在体验价中,无需额外付费;在浙大校园内购买纪念品需刷校园卡,可请学生帮忙代买(需礼貌询问)。
  • 安全提示:老巷弄光线较暗,夜间行走时注意脚下,避免踩到石板缝隙;夏季蚊虫多,随身携带防蚊液;保管好个人财物,尤其是在人多的老樟树广场与夜市;创意区部分仓库改造的店铺有台阶,带孩子的游客需注意安全。
  • 季节提示:春季(3-4 月)梧桐絮较多,易过敏者需戴口罩;夏季(6-8 月)多阵雨,带折叠伞,雨后巷弄石板路湿滑;秋季(9-11 月)是最佳游览季节,天气凉爽,银杏叶美;冬季(12-2 月)老巷风大,注意保暖,部分手作工坊可能因低温暂停营业。
  • 文化体验:参加浙大的公开讲座需提前在官网查看信息,凭身份证入场;与当地居民交流时,可聊聊青芝坞的变迁,他们会分享许多有趣的故事;流浪歌手在老樟树广场表演时,可适当打赏,尊重其劳动。

周边景点串联

  • 西湖杨公堤:从青芝坞向南步行 20 分钟可达,是西湖三堤中最安静的一条,沿途有浴鹄湾、乌龟潭等景点,免费开放,可与青芝坞串联成 “文艺街区 + 湖景” 的一日游路线。
  • 灵隐寺:乘坐公交 7 路从 “浙大附中” 站至 “灵隐寺” 站,约 30 分钟,是杭州著名的古刹,香火旺盛,门票 30 元 / 人,可与青芝坞的市井气息形成 “禅意 + 烟火” 的对比体验。
  • 杭州植物园:从青芝坞向西步行 15 分钟即到,是植物的王国,有 3000 余种植物,门票 10 元 / 人,适合喜欢自然的游客,与青芝坞构成 “人文 + 自然” 的游览组合。

青芝坞的魅力,在于它的 “不完美”—— 没有精致到刻意的规划,没有商业化到失真的面孔,就像一位穿着旧毛衣却戴着新项链的姑娘,随性又自在。在这里,你能看到最真实的杭州:既有 “小楼一夜听春雨” 的诗意,也有 “柴米油盐酱醋茶” 的烟火;既有 “为伊消得人憔悴” 的文艺,也有 “谈笑有鸿儒” 的书卷气。

当你在老樟树广场的石凳上坐下,看着阳光穿过叶隙落在地上,听着隔壁咖啡馆的咖啡机声混着阿婆的唠叨,你会明白:青芝坞不是一个 “景点”,而是一种 “生活”。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杭州城最柔软的褶皱,也照出了每个游客心中对 “理想生活” 的向往 —— 既有诗和远方,也有眼前的苟且,两者并存,才是完整的人生。

来青芝坞吧,不必做攻略,不必赶时间,就随意钻进一条巷弄,或许会在某个转角遇到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或许会和下棋的阿公聊上几句,或许什么都不做,只是在老樟树下发一下午呆。在这里,浪费时间本身,就是最好的旅行。

文章名称:《青芝坞在杭州的什么地方?青芝坞必去的三个景点推荐》
文章链接:http://lvyousheng.com/lyjd/555554.html
本站知识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