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钱塘江的潮水还在远处酝酿力量,月轮山上的六和塔早已将影子投在江面。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古塔,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看过南宋的烽火、明清的商船,如今仍在江风中诉说着 “天地四方” 的哲思。塔檐的铜铃在风中轻响,每一声都是对千年岁月的应答;登塔远眺,钱江大桥如钢铁巨龙横跨两岸,古今在此完成奇妙的对话。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这座 “西湖文化遗产中最坚韧的存在”,看它如何用砖石与铃声,在钱塘畔写下一部立体的千年史诗。
六和塔在杭州的什么地方?
六和塔,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 16 号,北倚月轮山,南临钱塘江,东接之江大桥,西望富春江,像一枚定海神针,镇守在钱塘江南岸的入口。它距离杭州市中心约 10 公里,从武林广场自驾沿西湖隧道、之江路向东,全程约 30 分钟;若乘公共交通,地铁 6 号线至 “之浦路站” 下车,换乘公交 318 路至 “六和塔站”,步行 5 分钟即到;也可在西湖景区乘坐 “西湖内环线” 旅游巴士,直达六和塔景区门口,沿途还能欣赏西湖山水。
这座古塔的 “地理密码” 藏在山水格局中 —— 月轮山海拔仅 153 米,却因六和塔的存在成为俯瞰钱塘江的绝佳位置。站在塔下仰望,塔身与山体浑然一体,仿佛从岩石中生长而出;登塔远眺,则能同时望见钱塘江的壮阔、西湖的柔美与杭州城的繁华,这种 “江、湖、城” 三位一体的视野,让六和塔成为理解杭州地理的关键坐标。
六和塔景点介绍
六和塔的历史,是一部 “重建与重生的史诗”。北宋开宝三年(970 年),吴越王钱弘俶为镇住钱塘江潮、保佑航运安全而建,初名 “六和寺塔”(“六和” 取自佛教 “六和敬”,寓意和谐安宁)。南宋绍兴年间毁于战火,隆兴元年(1163 年)重建;元代又遭雷击,明代多次修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再次大修,形成如今的格局。1961 年,六和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 年作为 “中国大运河” 的一部分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与其他古塔相比,六和塔的灵魂是 “建筑与哲学的共生”—— 外观 13 层,内部实为 7 层,这种 “明十三暗七” 的设计,既符合佛教 “十三重天” 的宇宙观,又暗合 “七佛” 之说;塔檐的翘角共有 60 个,每角悬挂铜铃,风吹时铃声各异,如演奏天然的梵音;塔身的砖雕图案达 200 余幅,涵盖佛教故事、山水花卉、飞禽走兽,是宋代砖雕艺术的集大成者。
景区总面积达 8900 平方米,除主塔外,还包括六和塔公园、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古塔遗址区、江天梵音广场等部分。这里的四季各有韵味:春季(3-4 月)塔周樱花绽放,粉色花瓣与古朴塔身相映;夏季(6-8 月)可在塔下观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最盛);秋季(9-10 月)天高云淡,登塔视野格外开阔;冬季(12-2 月)江雾缭绕,塔影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六和塔景点特色
特色
|
详情
|
宋代古塔建筑典范
|
作为江南现存最完整的宋代砖木结构塔,六和塔高 59.89 米,塔身呈八角形,由内外两层组成,外层为木构檐廊,内层为砖石筒体,这种 “套筒式” 结构既稳固又美观。每层檐角都有 “戗脊”,末端装饰着龙、凤、狮等神兽,共 60 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
砖雕艺术宝库
|
塔身的砖雕图案堪称一绝,内容包括佛教中的 “飞天”“罗汉”,生活场景中的 “赶集”“耕织”,以及自然景观中的 “松”“竹”“梅” 等,共计 200 余幅,每幅约 30 厘米见方,雕刻精细,线条流畅,是研究宋代社会与艺术的重要资料。
|
观潮胜地
|
六和塔是钱塘江观潮的最佳地点之一,塔旁的 “观潮台” 视野开阔,可欣赏 “一线潮”“回头潮” 等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里会聚集数万观潮者,塔上每层都挤满了人,共同见证潮水奔腾的壮观景象,这种习俗从宋代延续至今。
|
古今交通交汇点
|
塔下的钱塘江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由茅以升主持修建,1937 年通车。站在塔顶,可同时看到这座 “争气桥” 与现代化的之江大桥,新旧两座桥梁横跨钱塘江,象征着中国交通的百年变迁。
|
六和塔门票价目表
门票相关
|
详情
|
景区门票
|
30 元 / 人(登塔门票),10 元 / 人(仅入园不登塔)。6-18 岁未成年人、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生凭有效证件享半价优惠;60-69 岁老人凭身份证享半价优惠;70 岁以上老人、1.2 米以下儿童、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免票。
|
增值服务
|
语音导览:20 元 / 台(含塔内讲解与历史介绍,支持中英双语);讲解服务:50 元 / 次(10 人以内,可在入口处预约);摄影服务:30 元 / 张(专业摄影师在塔顶拍摄江景合影,含打印)。
|
开放时间
|
全年6:30-17:30(4-10 月),7:00-17:00(11-3 月),16:30 停止入园。观潮旺季(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二十)会延长开放至 20:00,夜间亮灯,塔身在灯光映照下更显古朴。
|
预约情况
|
日常无需预约,可直接购票入园;观潮旺季(农历八月)需提前在 “杭州西湖旅游” 公众号预约,每日限流 5000 人,分时段入园(9:00-12:00,12:00-15:00,15:00-18:00);节假日(如五一、国庆)建议提前 1 天预约,避免排队。
|
六和塔必去三个景点
六和塔主塔:千年古塔的建筑密码
六和塔主塔是整个景区的核心,这座八角形的宋代古塔,每一层都藏着不同的惊喜。从底层进入,首先会被砖石筒体的厚重感震撼,墙壁上的砖雕 “飞天” 衣带飘飘,仿佛正要从壁上飞离。筒体内部设有石阶,盘旋而上,每层都有四个门洞与四个壁龛,门洞通向外层的木构檐廊,壁龛则供奉着佛像(现代重塑)。
登上第三层,可近距离欣赏砖雕的细节 ——“罗汉说法” 图中,罗汉的表情生动,弟子们神态各异;“农耕图” 则展现了宋代农民插秧、收割的场景,连农具的样式都清晰可见。檐廊的栏杆由实木制成,触感温润,倚栏远眺,钱塘江的景色已初现端倪。
第七层(顶层)是观景的最佳位置,这里视野最为开阔,向东可见之江大桥如银色巨龙横跨江面,桥下货轮缓缓驶过;向南是钱塘江的下游,江面逐渐开阔,水天一色;向西能看到富春江的入口,江水在此转弯;向北则是杭州城的高楼大厦,与近处的月轮山形成鲜明对比。
塔檐的铜铃是不可错过的细节,每个角的铜铃大小、音色都不同,风过时会发出 “叮叮当当” 的和声,古人认为这种声音能 “镇住潮神”,如今则成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鸣。雨天登塔更有韵味,雨水顺着瓦檐滴落,与铜铃声交织,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宋代。
钱塘江大桥纪念馆:钢铁与热血的记忆
钱塘江大桥纪念馆位于六和塔东侧,是一座以桥梁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展厅面积约 800 平方米,通过实物、照片、模型等方式,讲述了钱塘江大桥的建造历程与历史意义。
馆内最珍贵的展品是茅以升的手稿,包括大桥设计图纸、施工日志等,上面的字迹工整有力,记录着建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1937 年大桥通车后,为阻止日军南下,茅以升亲自指挥炸毁了部分桥段,馆内的 “断桥模型” 生动再现了这一悲壮场景,旁边的 “复桥日记” 则记录了 1946 年修复大桥的艰辛。
互动体验区深受游客喜爱,这里有桥梁结构模型,游客可亲手拼接钢梁,了解大桥的力学原理;还有 “建桥工人模拟器”,通过 VR 技术让游客体验当年工人在高空作业的感受,体会建桥的不易。
纪念馆外的 **“茅以升铜像”** 是拍照打卡点,铜像中的茅以升手持图纸,凝视着钱塘江大桥,眼神坚定,仿佛仍在守护着这座他倾注心血的桥梁。傍晚时分,夕阳照在铜像上,与背后的六和塔、钱塘江大桥构成一幅跨越时空的画面。
观潮台与江天梵音广场:自然与信仰的对话
观潮台位于六和塔南侧的江边,是由青石板铺成的圆形平台,直径约 20 米,周围设有石栏杆,栏杆上雕刻着潮水的图案。这里是欣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位置,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潮水会形成一道白色的 “水墙”,从东向西奔腾而来,撞击岸边时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场面极为壮观。
观潮台旁的 **“潮神祭祀碑”** 记录着古代祭祀潮神的习俗,碑文中 “江潮汹涌,赖塔以镇” 的字样,解释了六和塔建造的初衷。每年观潮节,仍有当地老人会在此摆放祭品,祈求平安,这种传统已延续千年。
江天梵音广场位于六和塔北侧,因六和塔原属六和寺而得名(寺已毁)。广场中央有一座 **“六和敬” 石碑 **,刻有佛教 “六和敬” 的内容(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体现了古塔的宗教内涵。
广场周围种植着百年古樟,树荫浓密,是休息的好地方。清晨,常有当地居民在此打太极、练书法;傍晚,夕阳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偶有僧人模样的人在此静坐,让人感受到 “江天共一色,梵音入禅心” 的宁静。
六和塔游玩路线推荐
古塔探秘路线(1 天)
- 景区入口→六和塔主塔:上午 8:30 抵达景区,先欣赏六和塔的外观,注意观察塔身的八角形结构与檐角的神兽装饰,在 “宋塔模型” 前对比古今差异,停留 30 分钟后开始登塔。
- 登塔游览:9:00 从底层开始登塔,逐层欣赏砖雕图案,在第三层重点观看 “佛教故事” 砖雕,在第五层聆听铜铃的和声,在第七层(顶层)停留 40 分钟,远眺钱塘江、钱塘江大桥与之江大桥,拍摄全景照片,全程 1.5 小时。
- 主塔→古塔遗址区:10:30 前往古塔遗址区,这里保留着六和塔历代修缮的残碑、砖石,通过 “遗址 Timeline” 了解塔的重建历史,特别留意明代重修时添加的 “避雷铁针”(中国早期的避雷装置),停留 40 分钟。
- 遗址区→钱塘江大桥纪念馆:11:10 参观纪念馆,观看茅以升手稿、大桥模型,体验互动项目,了解大桥的建造与历史意义,在茅以升铜像前拍照,停留 1 小时。
- 纪念馆→江天梵音广场:12:10 在广场旁的 “六和茶舍” 用午餐,推荐 “钱塘江鲥鱼”“东坡肉”,人均 80 元,用餐时可欣赏广场景色,停留 1 小时。
- 茶舍→观潮台:13:10 前往观潮台,若逢大潮期(农历八月),可等待潮水到来;若平时,则欣赏钱塘江的日常风光,观察江面上的船只与远处的桥梁,停留 1 小时。
- 观潮台→景区出口:14:10 从出口离开,结束行程。此路线适合对历史、建筑感兴趣的游客,能深入了解六和塔的文化内涵。
观潮专线(1 天)
- 景区入口→观潮科普区:上午 9:00 抵达景区,先到观潮科普区(位于观潮台旁),通过图文与视频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理、历史传说(如 “伍子胥怒潮”),领取 “观潮安全手册”,停留 40 分钟。
- 科普区→六和塔主塔:9:40 登塔,重点在第七层观察钱塘江的地形(喇叭口形状是大潮形成的关键),听语音导览中关于 “塔与潮” 的故事,停留 1 小时。
- 主塔→江天梵音广场:10:40 在广场的 “潮神阁” 参加 “潮文化讲座”(周末上午 11 点有专家讲解),了解古代观潮习俗与诗词,停留 40 分钟。
- 广场→六和塔餐厅:11:20 用午餐,推荐 “潮味套餐”(包含钱塘江鱼丸、海鲜粥等),人均 60 元,用餐时讨论观潮期待,停留 1 小时。
- 餐厅→观潮台:12:20 占据观潮好位置,架设相机(若有),准备观潮。大潮来临时,注意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要靠近栏杆;潮水过后,可拍摄潮水退去的景象,停留 2-3 小时(根据潮水时间调整)。
- 观潮台→钱塘江大桥:15:20 步行至钱塘江大桥(约 10 分钟),在桥面上行走,感受双层桥的独特设计,观察铁路层与公路层的通行情况,停留 30 分钟。
- 大桥→景区出口:15:50 返回景区出口离开,结束行程。此路线适合大潮期游览,专注于观潮体验,感受自然奇观与人文建筑的碰撞。
亲子研学路线(1 天)
- 景区入口→六和塔模型区:上午 9:00 抵达,先在入口处的 “亲子互动区” 领取 “古塔探秘任务卡”,通过拼接六和塔模型了解其结构(八角形、13 层檐),完成任务可获得小奖品,停留 40 分钟。
- 模型区→六和塔主塔:9:40 登塔,每层完成一项任务:底层寻找 “飞天砖雕”,三层临摹 “农耕图”,七层画下 “江景速写”,通过游戏化方式了解塔的细节,停留 1.5 小时。
- 主塔→钱塘江大桥纪念馆:11:10 在纪念馆参加 “小小桥梁师” 活动(周末有),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用积木搭建桥梁模型,比拼承重能力,了解桥梁力学,停留 1 小时。
- 纪念馆→六和茶舍:12:10 用午餐,推荐 “儿童套餐”(包含小份杭帮菜、水果),人均 40 元,用餐时听父母讲茅以升建桥的故事,停留 1 小时。
- 茶舍→观潮台:13:10 观察江面与船只,数一数过往的货轮、游轮,讨论 “为什么大桥能同时走火车和汽车”,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之江大桥,停留 1 小时。
- 观潮台→江天梵音广场:14:10 在广场的 “自然课堂” 认识古樟树(树龄 200 年),观察树叶的形状、树皮的纹理,了解树木对环境的作用,停留 40 分钟。
- 广场→景区出口:14:50 领取 “研学证书”(完成任务卡后发放),离开景区,结束行程。此路线适合带 6-12 岁孩子的家庭,通过互动与游戏让孩子了解历史、建筑与自然。
六和塔一日游自助游攻略
前期准备
- 衣物装备:六和塔景区以户外为主,需根据季节准备衣物。春季(3-4 月)穿薄外套 + 长袖 T 恤,早晚较凉;夏季(6-8 月)穿短袖 + 长裤,做好防晒(戴帽子、涂防晒霜),观潮时可能有江风吹拂,备一件薄外套;秋季(9-10 月)穿长袖衬衫 + 薄外套,天高云淡,适合登高远眺;冬季(12-2 月)穿羽绒服 + 围巾手套,江风较大,注意保暖。鞋子需穿防滑登山鞋,登塔的石阶较陡且部分路段磨损,避免滑倒。
- 摄影装备:若想拍摄古塔与江景,建议带广角镜头(拍摄六和塔全景与江景)、长焦镜头(捕捉远处的桥梁与船只细节);三脚架(拍摄潮水动态或夜景);偏振镜(减少江面反光,让江水更清澈)。手机拍摄时可开启 “全景模式”,记录塔顶的 360 度江景。
- 其他物品:带饮用水(景区内售卖点较少,登塔全程需 1 小时左右);准备望远镜(观潮或远眺江景时使用);携带雨具(杭州多阵雨,尤其夏季);若有老人,可准备便携折叠凳,登塔途中可在休息平台使用。
美食推荐
美食类型
|
推荐详情
|
景区餐厅
|
六和塔餐厅的钱塘江鲥鱼:选用富春江鲥鱼,保留鱼鳞清蒸,淋上猪油与酱油,肉质细嫩,128 元 / 条。东坡肉:用带皮五花肉炖至酥烂,色泽红亮,肥而不腻,58 元 / 份,餐厅临窗位置可看到六和塔远景,人均 80-100 元。
|
茶舍小吃
|
六和茶舍的西湖龙井酥:以龙井茶为原料制成的酥点,茶香浓郁,15 元 / 份。定胜糕:糯米制成的梅花形糕点,内有豆沙馅,寓意吉祥,6 元 / 块,搭配一杯钱塘云雾茶(30 元 / 杯),边品茶边听塔铃轻响,人均 30-50 元。
|
特色餐馆
|
之江路的 “江潮人家”(距离景区 1 公里)的钱塘江杂鱼煲:选用钱塘江的新鲜小鱼、虾、蟹等,用砂锅焖煮,鲜香味美,88 元 / 份。杭帮酱鸭:本地土鸭腌制而成,咸甜适中,48 元 / 份,人均 60-80 元,餐厅露台可欣赏江景,适合观潮后用餐。
|
街头小吃
|
六和塔景区门口小吃摊的葱包烩:杭州传统小吃,用春饼包裹油条与葱,蘸甜面酱,5 元 / 份。糖桂花年糕:糯米年糕煎至金黄,淋上糖桂花,香甜软糯,8 元 / 份,适合登塔前垫肚子。
|
住宿推荐
住宿类型
|
推荐详情
|
江景酒店
|
杭州六和塔度假酒店:位于景区内,是距离六和塔最近的酒店,部分客房拥有独立阳台,可直面钱塘江与六和塔,清晨能听到塔铃声。酒店建筑风格仿古,大堂摆放着古塔模型,旺季均价 800-1200 元 / 晚,淡季 500-800 元 / 晚,提供 “登塔叫醒服务”(清晨 6 点叫醒客人观日出)。
|
精品民宿
|
“钱塘月轮” 民宿:距离景区 800 米,坐落在月轮山山腰,8 间客房均以 “塔”“潮”“江” 等元素命名,房间内装饰有六和塔老照片与钱塘江石。民宿主人会讲六和塔的传说故事,提供免费早餐(含本地特产 “富阳米粿”),均价 500-700 元 / 晚,适合喜欢安静的游客。
|
连锁酒店
|
杭州之江路亚朵酒店:位于之江路,距离景区 2 公里,交通便利,步行 20 分钟可达六和塔。酒店提供免费自行车租赁,方便游览周边,客房干净舒适,有 “图书角” 可供阅读,均价 400-600 元 / 晚,适合家庭与商务游客。
|
经济型客栈
|
“六和塔下的小栈”:距离景区 500 米,价格亲民,均价 200-300 元 / 晚,客房虽小但整洁,老板可提供观潮最佳时间建议,适合背包客与预算有限的游客。
|
购物推荐
购物类型
|
推荐详情
|
文化纪念品
|
六和塔文创店的六和塔模型:按 1:100 比例缩小的木质模型,还原塔身 13 层檐与砖雕细节,80-150 元 / 个,是独特的纪念。塔铃挂件:仿制塔檐铜铃制作的钥匙扣,摇晃时会发出清脆响声,20-30 元 / 个,小巧精致。
|
杭州特产
|
景区出口特产店的西湖龙井:明前茶(春季早期)800-1500 元 / 斤,雨前茶(4 月中旬)300-600 元 / 斤,可现场品茶后购买,包装有礼盒装与散装。杭白菊:清热明目,20-50 元 / 盒,适合泡茶饮用。
|
手工艺品
|
之江路手工艺品店的砖雕复刻品:仿制六和塔砖雕的小型摆件,如 “飞天”“罗汉” 等图案,50-100 元 / 件,做工精细。竹编工艺品:如竹篮、竹扇,由当地艺人编织,20-80 元 / 件,带有江南特色。
|
潮文化商品
|
观潮台旁商店的钱塘江大潮画册:收录不同角度的大潮照片与诗词,30 元 / 本。潮神书签:以伍子胥、钱王等潮神传说为主题的金属书签,15 元 / 个,兼具实用性与纪念意义。
|
注意事项
- 登塔安全:塔内石阶陡峭且狭窄,上下时需靠右侧行走,不要奔跑、推挤;部分楼层光线较暗,需注意脚下;不要倚靠外层栏杆(木质部分可能老化);70 岁以上老人、患有心脏病等疾病者建议在家人陪同下登塔,或选择不登塔。
- 观潮安全:观潮时必须站在指定区域,服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要越过防护栏杆(曾发生过游客被潮水卷走的事故);大潮来临前会有广播提醒,听到后需立即回到安全区;儿童需由成人紧紧拉住,避免被人群挤倒。
- 文物保护:六和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禁止触摸、刻画砖雕(违者罚款 500-2000 元);不要在塔内吸烟、乱扔垃圾;拍摄时不要使用闪光灯(可能损坏砖雕色彩);尊重塔内的宗教元素,不随意议论佛像。
- 季节提示:观潮旺季(农历八月)游客极多,需提前 2 小时到达景区,抢占观潮位置;夏季登塔需注意防暑,塔内通风较差,可在每层休息平台透气;冬季江风大,登塔时需戴围巾、手套,避免受凉。
- 其他提示:景区内无寄存处,随身携带的物品需自行保管;语音导览器需在出口处归还,丢失需赔偿 200 元;节假日停车位紧张,建议公共交通出行;若遇钱塘江大桥维修(偶尔会有),部分路段可能封闭,需提前查询交通信息。
周边景点串联
- 九溪烟树:位于六和塔以西 2 公里,是西湖新十景之一,以 “溪水、竹林、红叶” 著称,免费开放。从六和塔步行 30 分钟可达,适合串联成 “古塔 + 自然” 的一日游,感受杭州的山水之美。
- 宋城:距离六和塔 5 公里,是大型宋代文化主题公园,门票 310 元 / 人,有 “宋城千古情” 演出(需另购票)。可在游览六和塔后前往,体验宋代市井生活,感受 “古今穿越” 的乐趣。
-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位于六和塔东北 1 公里,是浙江大学的老校区,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免费开放(需提前在浙大公众号预约)。校园内的 “钟楼” 与六和塔遥遥相对,适合拍照打卡,感受学术氛围。
- 富春江小三峡:从六和塔沿之江路向西 30 公里可达,是富春江风景最秀丽的河段,可乘游船游览(80 元 / 人)。与六和塔串联成 “江景 + 古塔” 的路线,感受钱塘江与富春江的一脉相承。
六和塔的魅力,在于它的 “坚韧与包容”。一千多年来,它见证了王朝更迭、战火纷飞、江河改道,却始终屹立在月轮山上,用砖石的沉默抵御着时光的侵蚀。它包容了佛教的 “六和敬”、吴越王的 “镇潮愿”、茅以升的 “桥梁梦”,成为不同时代精神的交汇点。
这里是历史的教科书,每一块砖雕都在讲述宋代的生活;这里是地理的观测站,每一层塔身都能解读钱塘江的潮汐;这里是文化的坐标,每一声塔铃都在呼应着江南的诗韵。你可以是建筑学家,在 “套筒式” 结构中惊叹古人的智慧;可以是历史爱好者,在残碑断垣中拼凑千年的故事;可以是摄影师,在晨光暮色中捕捉古塔与江景的光影;也可以只是一个普通人,在塔顶的江风中,感受 “天地四方” 的辽阔。
当你离开时,或许会带走一个塔铃挂件,但真正留在心里的,是登塔时那一步步向上的攀登 —— 就像这座古塔,在一次次摧毁与重建中,始终向着天空生长。六和塔告诉我们,真正的永恒,不是永不改变,而是在变迁中坚守自己的位置。
来六和塔吧,不必带着太多的知识储备,只需带着一颗敬畏的心。在这里,每一块砖石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声潮响都是自然的启示,每一次登塔都是与千年时光的对话。因为这座古塔最动人的,从来不是它的年龄,而是它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那份 “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从容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