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广州好玩吗值得去吗

广州,这座地处中国华南、濒临南海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得益于绝佳的地理位置,从秦汉至明清的2000多年间,广州一直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不仅输送着贸易的繁华,更承载着文化的交融。飘洋过海而来的“传教”与“播道”,在这里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让广州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

古寺古庙,见证辉煌

走访广州的古寺、古庙与古港,仿佛穿越了一段段昌盛的历史。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和中国华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贸易中心,广州的海上商贸史可追溯至秦始皇和南越王时期。如今,光孝寺、南海神庙、怀圣寺、黄埔古港等历史古迹,依然静静地诉说着广州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繁荣与辉煌。

光孝寺:禅宗祖庭,海丝见证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光孝寺,这座历史悠久的禅宗祖庭,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更是海上丝绸之路宗教文化昌盛的见证。出西门口地铁站,向北穿过光孝路,便可见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它曾是南越末代王赵建德的旧宅,后经历代高僧的翻修与扩建,逐渐成为佛教圣地。东晋时期,高僧达摩耶舍在此建佛殿五间,改名“王苑朝延寺”,又称“王园寺”。此后,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罗、菩提达摩、真谛等相继在此讲学译经,使得光孝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宗教文化传播的重要节点。

在唐代,王园寺更名为法性寺,六祖慧能在此落发、受戒,著名的“风幡辩论”也发端于此。神龙元年,梵僧般剌密帝在此译出《楞严经》,成为汉传佛教早晚功课必诵的经典。此后,金刚智、不空、义净及鉴真等高僧频繁往来于海上丝绸之路,留下许多轶闻奇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光孝寺的变迁,不仅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史,更是广州政治风云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缩影。因此,广州街坊中流传着“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话语,足见其在广州人心中的地位。

今日光孝,金碧辉煌

今天的光孝寺,殿堂佛阁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建。从山门往里,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诃子树、菩提树、瘗髪塔等建筑,两边则分布着钟鼓楼、东西铁塔、伽蓝殿、卧佛殿、六祖殿以及法堂戒坛洗钵泉等。大雄宝殿内供奉着如来、文殊、普贤等贴金青铜塑像,殿堂金碧辉煌,气度雍容,让人叹为观止。

傍晚时分,一群穿着“海青”的俗家弟子走进大雄宝殿,信徒们列队恭立,表情庄重严肃。随着木鱼的敲响,众人异口同声地唱起佛经,场面庄严而神圣。院子里的“扫地僧”见我流连忘返,便提醒游客参观时间已结束。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去,独留僧人在背后吟哦佛经,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净土的敬畏与留恋。

南海神庙:通海夷道,波罗诞盛

“游波罗,娶老婆”
南海神庙,位于今黄埔区庙头村,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址。最早的广州外港——扶胥港便建在这里,由南海神祝融掌管。祝融也称赤帝,相传为南方人的祖先,衡岳“祝融峰”更是奉其为火神。扶胥港作为唐、宋、元三朝广州最大的外港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中外船舶进出广州时都要入庙祭拜,祈求海不扬波、一帆风顺。因此,南海神庙不仅是城市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结合体,更是“广州通海夷道”的起点。

唐朝时,广州海外贸易相当发达,朝廷特设市舶使于广州以总管海路邦交外贸。南海神庙前的码头和康熙御书的“海不扬波”牌坊见证了这段辉煌的历史。神庙内沿中轴线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主殿、昭灵宫等五进院落和两厢配殿,建筑布局严谨而庄重。主殿供奉着南海神祝融及八位保护神,昭灵宫则供着明顺夫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南海神庙内最古旧的遗物是仪门两侧历朝皇帝和官员祭祀南海神的碑刻,被誉为“南方碑林”。其中,“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由韩愈撰文、陈谏书写、李叔齐镌刻,文章、书法、刻工均属上乘,被誉为“三绝碑”。此外,神庙右边的章丘冈、浴日亭等景点也颇具特色,相传以前登浴日亭能看到“虎门熛赤气,龙阙动朱光”的壮观景象。

广州民间有句俗语:“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这里的“波罗”指的就是南海神庙的“波罗诞”。作为南海神祝融的诞辰,“波罗诞”影响深远,甚至超过了踏青日和郑仙诞。神庙外面的波罗集市上,波罗粽、波罗鸡等工艺品琳琅满目,成为“波罗诞”特有的“手信”。相传天竺波罗国遣唐使达奚来访时,在庙门左右两边各种了一棵“波罗”树,并因贪恋周围景色而误了归程。当地人为纪念这位“达奚司空”,便将南海神庙称为“波罗庙”,传统庙会也称为“波罗诞”。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日的“波罗诞”庙会,已延续千年,成为广州最大的民间庙会之一。

黄埔古港:粤海第一关,黄金时代

“一口通商”的辉煌
黄埔古港,位于海珠区,因黄埔村而得名。据《黄埔港史》记载,黄埔港在隋唐时已经形成,并一直是广州的外港。元代以前称扶胥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后因海滩淤积增长,堵塞航道,明清时期港址迁至今黄埔村附近,始称黄埔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朝廷撤销江、浙、闽三海关,仅保留粤海关,并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即“一口通商”。黄埔港挂号口负责管理中外商船和征收关税,因税收量和贸易额均居各关口前列,被誉为“粤海第一关”。

对外贸易的极盛

当年的黄埔港,税馆、兵营、夷务所、买办馆等机构一应俱全,外国商船必须在这里报关后由中国的领航员带商船入港,办理卸转货物缴税等手续,货物才能进入十三行交易。从乾隆二十三年至道光十七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以英国商船最多。其中,瑞典的“哥德堡号”、美国的“中国皇后号”、俄罗斯的“希望号”和“涅瓦号”、澳大利亚的“哈斯丁号”等都是黄埔港的常客。中国出口货物以茶叶、丝绸、瓷器为主,尤其茶叶更是征服了整个欧洲。而西方输入的货物多为棉花、轻纺及其他工业产品,如鼻烟、自鸣钟等小玩意儿。

“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

这段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达到了极盛,被西方商人津津乐道为“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黄埔港口虽然地处偏僻,却见证了中外文化彼此交融的盛况。然而,随着上海开埠和中国的贸易中心向上海转移,黄埔港也日趋衰落。如今,虽然古港码头遗址还在,但早已不能停泊大型货轮。只有一艘仿造的“阔阔真公主号”木帆船停靠于此,让人们能够窥见700年前古港码头的繁华与忙碌。夕阳淡淡,波光粼粼,黄埔古港仿佛还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文章名称:《广州好玩吗值得去吗》
文章链接:http://lvyousheng.com/qnlw/544979.html
本站知识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