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鲤城泉州好玩吗?值得去吗?

泉州,这座被亲切地称为“鲤城”的古城,北临福州、莆田,南接厦门,东眺宝岛台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不仅是我国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之一,更是一座融合了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工贸港口城市。走进泉州,仿佛穿越时空,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领略到现代的繁华。

刺桐古港:海丝记忆的起点

追忆刺桐古港,那是一段辉煌的历史。当季风带来世界各地的船舶,九日山祈风、林銮古渡、妈祖庙……这些独特的文化符号,如同一个个鲜活的记忆,将泉州的古老故事娓娓道来。

在泉州市北郊,多山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个主要区域组成,每一处都藏着泉州的历史与传说。清源山,古称泉山,是泉州的主山,也是泉州得名的由来。山上有虎乳泉,泉水从马蹄形岩缝中潺潺流出,仿佛是大自然对泉州人民的恩赐。

九日山:祈风活动的圣地

九日山,地处泉州南安县,距老君岩十余公里。它的名字背后,藏着一段深深的思乡之情。西晋末期,中原士族南逃至此,每至重九,便会登上这座山望远怀乡,久而久之,九日山便因此得名。

山麓的延福寺和昭惠庙,是九日山的重要文化遗迹。延福寺建于西晋太康九年,是泉州最早的佛教寺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而昭惠庙内的通远殿,则供奉着最早的海神通远王,见证了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各国船舶往来频繁。为了祈求行船平安,泉州府官员们会在九日山举行一年两次的“祈风活动”。元祐二年,福建提举市舶司在泉州设立,“泉州时代”正式拉开序幕。太守率领众人在昭惠庙祭祀通远王,举行祈风典礼,随后在延福寺饮宴,登九日山吟诗作赋,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九日山现存摩崖石刻七十五方,其中十三方与海外交通和祈风典礼相关。这些石刻不仅是泉州对外交通和贸易的历史见证,更是当时社会风貌的缩影,让人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喧嚣。

洛阳桥:海陆联运的纽带

从泉州北边的罗溪镇朴鼎山出发,洛阳江蜿蜒向南,直至“三十八都晋惠交界”处突然变宽,与海水相接,形成了洛阳江口。这里水阔五里,深不可测,是泉州港的重要通道。然而,海潮汹涌,渡船时常倾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皇祐五年,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成了巨型海港梁式多孔石桥——万安桥。这座桥因其独特的造桥技术,如“筏型基础”“浮梁架运”“养蛎固基”等,成为了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万安桥的建成,不仅实现了泉州港的海陆联运,更使泉州与福州、江浙乃至全国的交通和商贸更加顺畅。

桥南的“宋郡守端明殿学士忠惠蔡公祠”,内藏蔡襄坐像及他亲笔题写的《万安桥记》碑。这块碑被誉为“文、书、镌”三绝,明人王世贞更是称赞道:“君谟此书,雄伟遒丽,当与桥争胜。”

海丝三宝:航海史的见证者

在泉州石狮市,有两座著名的“万寿塔”——宝盖山姑嫂塔和金钗山石湖塔。与林銮古渡一同,它们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海丝三宝”,是泉州航海史的重要见证。

姑嫂塔,又称关锁塔,位于宝盖山顶。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高耸入云,是海上航行的重要标志。塔内空心如筒,正面墙壁有容颜模糊的立佛浮雕,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关于姑嫂塔,民间流传着一段凄美的故事:很久以前,宝盖山下有姑嫂二人,她们的亲人出海谋生,约定三年后归来。然而,归期已到,亲人却遭遇狂风暴雨,葬身大海。姑嫂俩悲痛欲绝,双双纵身跃入大海。人们为了纪念她们,便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而石湖塔,又称六胜塔,位于泉州湾出海口——蚶江石湖金钗山上。它造型精美,每层横梁都刻着造塔人的姓名和建造时间。塔下有东岳寺和阎罗殿,祀奉着天齐大帝和阎罗天子。相传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曾停靠在蚶江石湖海面,所遗留的“定海神针”如今已成为泉州湾古船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沿着海岸线南行,穿过一段石板路,便是石湖古渡口。英烈侯宫、引堤、渡口、石亭、石碑……这些遗迹共同构成了“石湖码头遗迹”,让人仿佛能听到当年船工们的号子声,感受到那份属于泉州的海丝情怀。

结语

泉州,这座鲤城,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又焕发着现代的光彩。从刺桐古港到九日山祈风,从洛阳桥的海陆联运到海丝三宝的航海见证,每一处都诉说着泉州与海丝文化的不解之缘。如今,泉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共同续写这段跨越千年的海丝传奇。

文章名称:《鲤城泉州好玩吗?值得去吗?》
文章链接:http://lvyousheng.com/qnlw/544981.html
本站知识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