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东北的崇山峻岭间,隐藏着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小镇——彝良县的钟鸣镇。这里不仅风景如画,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
渡船过河,初识钟鸣
初次踏上钟鸣的土地,是从大关县一个名叫打瓦的村庄开始的。乘坐着沈从文小说中描绘的那种渡船,缓缓渡过宽阔的河流,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上岸后,便是攀爬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关口。这关口,正如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开头所展现的那样,大峡谷万丈深渊,阳光被绝壁遮挡,风也似乎在峡谷中任意穿梭,唱着孤独的歌谣。攀爬之间,双腿不禁发软,但心中的幻想却如翅膀般自由飞翔,引领我不断向前。
石笋巍峨,历史见证
在攀爬关口的途中,一抹挺拔的身影映入眼帘——那是悬崖上雄踞的石笋,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守护着这片土地。路旁,一块苍老的石碑静静地诉说着过往。清道光二年(1822年),160位热心乡民捐资捐物,共同修建了这条险峻的关口道路。继续前行,一座如令牌般的山峰耸立眼前,传说中它能镇妖压邪,守护着钟鸣的安宁。而山下的九龙口,则承载着清朝铸铜钱的历史风云,肖氏私造假币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钟鸣之名,由来已久
钟鸣镇,原名伐乌关,因诸葛亮南征乌蒙府而得名。当时,诸葛亮以夷治夷,封禄氏为“伐乌官”,后来此官名逐渐演化成地名。而“钟鸣”之名,则源于一次神秘的天象。相传天空突然响起巨大的钟鼓声,风雨雷霆交加,人们认为这是神仙显灵,于是将伐乌关改名为钟鸣,寓意钟鼓齐鸣,吉祥如意。
雄关险隘,军事要地
《镇雄州志》中曾这样描述伐乌关:“山势高耸,路径曲仄,戈魁河绕于前,左右两水如带。登顶远眺,大关、威宁、彝良俱在目中,为镇雄州第一雄关。”的确,这里曾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地。清乾隆年间,镇雄州在彝良境内设立“五大军讯”,伐乌关便是其中之一。如今,虽然昔日的烽火已逝,但那份雄浑与险峻仍让人心生敬畏。
山头林立,形态各异
钟鸣镇四周环绕着二十四座山头,宛如天空与大地的金字塔。其中,钟山与鼓山尤为引人注目。相传吴三桂曾欲在此修建金殿,但因数错山头而改选昆明。这些山头形态各异,有的如钟如鼓,有的似龙似虎,还有的仿佛巨人、狮子、鹰隼等生灵。每一座山都有其独特的传说与故事,让人浮想联翩。
人文荟萃,钟鸣之韵
钟鸣人刘正翔在《半是盆景半是山》一文中深情地写道:“如没有山的美,便没有钟鸣。”的确,钟鸣的美不仅在于其山水之秀,更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神皇庙里的神马传说、石门坎矮石林的奇石异景、百年老宅的辉煌历史……每一处都诉说着钟鸣的沧桑与传奇。
生活气息,温馨如家
回忆起在钟鸣的日子,我总会想起那位勤劳善良的姑妈。她经营着罗家旅饭店,无论家务还是农活都井井有条。每天天没亮就生火为客人们煮早点,白天更是忙碌不停。晚上,她总要等到客人全部睡了才休息。她的热情与勤劳,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绿色资源,生态之美
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钟鸣还拥有着丰富的绿色资源。寨上苗族风情园、林区风光、仙人洞等自然景观令人陶醉。而钟鸣水库、夹马石水库、罗汉坝水库等水库风景片区更是美不胜收。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结语
钟鸣镇,这个滇东北的小镇,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无论是攀爬险峻的关口、探寻山头的传奇故事,还是品味当地的人文风情、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都能让你感受到钟鸣的魅力与韵味。如果你也向往着一份宁静与美好,那么钟鸣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