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偏爱小众秘境的旅行者,今天要带你们走进一片藏在淮河臂弯里的千年湖泊 —— 安徽瓦埠湖。这片横跨三县的水域,既有 “淮上明珠” 的温润,又有 “古战场遗迹” 的苍凉,渔家的白帆与古城的残垣在波光中交织。接下来,就让我们乘一叶渔船,在粼粼波光中解锁这场与历史对话的水上之旅。
一、瓦埠湖在哪里
瓦埠湖像一条碧绿的绸带,铺展在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淮南市谢家集区和长丰县之间,核心区域位于寿县瓦埠镇。它东望淮河主干道,西接寿县古城,距合肥市区约 100 公里,自驾沿合淮阜高速转 S102 省道可达,全程约 1.5 小时;从淮南市区出发更只需 40 分钟车程,是皖中地区难得的原生态湖泊。
这片水域总面积达 365 平方公里,是淮河中游最大的天然湖泊,南北长 52 公里,东西最宽处达 6 公里。有趣的是,它的形状如一条游动的鱼,瓦埠镇恰好在 “鱼眼” 位置,而湖的最南端与淠河相连,形成 “一湖连两水” 的独特格局。雨季时湖面会扩展到 500 平方公里以上,枯水期则收缩至 200 平方公里,露出大片芦苇荡和浅滩,当地人称之为 “随天而变的湖”。
二、瓦埠湖景区介绍
瓦埠湖的魅力,在于它是活着的淮河文化博物馆,也是野生鸟类的天堂。这里保存着完整的淮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有 10 万只候鸟在此越冬,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小天鹅等;更珍贵的是,湖畔散落着西周以来的 72 座古遗址,水下还沉睡着战国时期的古城墙,堪称 “水下考古宝库”。
(一)水文生态的野性之美
瓦埠湖的水质带着淮河特有的浑浊质感,这种由泥沙沉淀形成的琥珀色,在阳光下会折射出独特的金属光泽。与南方湖泊的清澈不同,它的水色随季节呈现奇妙变化:夏季汛期时裹挟着大量泥沙,呈深褐色;秋季水位稳定后转为浅黄;冬季枯水期则清澈见底,能看到湖底的蚌壳与陶片。
湖岸线曲折多变,既有陡峭的石灰岩断崖,也有平缓的沙滩。最具特色的是 “鸟岛” 周边的湿地,退水后形成的沼泽里,芦苇高达 3 米,蒲草如剑般挺立,每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此栖息,白琵鹭的粉色嘴壳在枯黄的芦苇丛中格外醒目。
湖中散布着 18 个小岛,最大的 “老鳖岛” 面积约 0.5 平方公里,因形似甲鱼而得名。岛上无人居住,只生长着耐旱的酸枣树和枸杞,雨季时与陆地隔绝,枯水期则有小径可通,成为徒步者的秘密基地。
(二)千年未冷的历史余温
瓦埠湖的每一滴水都浸透着历史。公元前 530 年,楚灵王在此修建 “州来城”(今瓦埠镇前身);公元 383 年,淝水之战的前哨战就在湖心岛打响;明清时期,这里是淮河航运的重要码头,商号密布,有 “小南京” 之称。
湖畔的瓦埠古镇保存着完整的明清街巷,青石板路上的车辙印深达 3 厘米,记录着当年的繁华。镇东的 “迎水寺” 遗址,尚存唐代的石雕莲花座,据说李白曾在此饮酒赋诗。更神奇的是湖东南的 “隐贤集”,这个古渡口边的村落,因汉初隐士严子陵曾在此垂钓而得名,至今保留着 “钓台” 遗迹。
水下的秘密更令人惊叹。1954 年防汛时,当地渔民在湖底捞出过战国时期的青铜剑;2012 年考古队发现,湖底有长达 2 公里的夯土城墙,推测是楚国的 “钟离城” 遗址。老渔民说,月圆之夜划船到湖心,能看到水下城郭的影子,像海市蜃楼般虚幻。
(三)渔家生活的活态传承
瓦埠湖周边仍生活着 3000 多户渔民,他们延续着 “连家船” 的生活方式,船既是居所也是生产工具。清晨 5 点,湖面就响起 “咚、咚” 的敲击声,这是渔民在驱赶鱼类入网;傍晚时分,渔船归港时会响起独特的 “唤鱼哨”,那是祖辈传下来的调子,能让散游的鱼群聚集。
每年农历六月六的 “晒网节” 是渔家最重要的节日,渔民们会将渔网铺开在湖滩上,用桐油浸刷保养,同时祭祀 “湖神”。孩子们则在网间追逐嬉戏,捡取网上挂着的小鱼虾。这种古老的习俗已延续千年,成为瓦埠湖独有的文化符号。
(四)瓦埠湖特色总览
特色
|
详情
|
历史厚重
|
72 处古遗址遍布湖畔,水下有战国古城墙,与淝水之战渊源深厚
|
生态原始
|
365 平方公里天然湿地,10 万只候鸟越冬,18 个无人岛保持原始状态
|
渔家文化
|
3000 户渔民延续 “连家船” 生活,”晒网节” 等习俗传承千年
|
时令之味
|
瓦埠银鱼、毛刀鱼、湖蟹并称 “湖鲜三宝”,随季节变换呈现不同美味
|
小众秘境
|
尚未过度开发,保留原生态风貌,适合深度体验与摄影创作
|
三、瓦埠湖必玩三个景点
(一)瓦埠古镇
这座依偎在湖东岸的古镇,是淮河文化的活化石。走进镇口的 “通济门”,脚下的青石板路立即传来 “咚咚” 的空响 —— 这些明代的石板下是空的,据说当年为防洪而设计的排水系统至今仍在工作。
古镇的核心是 “十字街”,东西向的 “渔市街” 保留着 20 家百年鱼行,门板上的刻痕记录着不同年份的鱼价;南北向的 “商号街” 尚存 12 座明清建筑,其中 “胡记盐栈” 的砖雕门楼堪称一绝,牡丹花纹里藏着 “卍” 字符号,是晋商与徽商文化融合的见证。
最不能错过的是 “老油坊”,这座民国时期的建筑仍在使用传统的木制榨油机,”嘎吱、嘎吱” 的声响能传到半条街外。老板会热情地邀请游客体验 “撞锤榨油”,那需要三人合力才能完成,汗水滴在油饼上的瞬间,能闻到纯正的芝麻油香。
清晨 6 点的渔市是古镇的灵魂。渔民刚靠岸的银鱼在竹筐里闪烁着银光,毛刀鱼堆成小山,买家与卖家讨价还价的声音里夹杂着独特的 “湖腔”(瓦埠方言)。蹲在石阶上吃一碗 “银鱼糊”,配着刚出炉的 “油酥烧饼”,是体验古镇生活的最佳方式。
(二)鸟岛湿地
这座位于湖西北的无人岛,是候鸟爱好者的天堂。每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这里会变成鸟类的王国,白琵鹭在浅滩上迈着长腿觅食,小天鹅群飞时翅膀拍打空气的声音像风吹过帆布,更难得的是能见到濒危的 “震旦鸦雀”,这种被称为 “鸟中熊猫” 的小家伙,只在瓦埠湖的芦苇荡里筑巢。
登上观鸟台(高 15 米),视野豁然开朗 ——3000 亩芦苇荡如金色海洋,鸟群惊飞时像卷起一阵白色的浪。最佳观鸟时间是清晨 7 点前,此时鸟类活动最频繁;若用望远镜观察,能看到 “鸟中建筑师” 攀雀在芦苇秆上编织的袋状巢,精巧得令人叹服。
湿地边缘的 “观鱼台” 是另一处秘境。这里的湖水仅深 1 米,清澈时能看到成群的瓦埠银鱼游动,它们通体透明,只有眼珠是黑色的,像悬浮在水中的水晶。5-6 月产卵期,银鱼会聚集在浅滩,形成 “银鱼汛”,场面十分壮观。
(三)隐贤古渡口
这个位于湖东南的古渡口,因严子陵垂钓的传说而闻名。现存的 “钓台” 是一块长 5 米的天然岩石,表面有两个深 0.3 米的凹痕,相传是严子陵坐卧垂钓时留下的。岩石上刻着 “汉隐贤钓台” 五个大字,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题,笔法遒劲有力。
渡口旁的 “望湖亭” 是赏景的绝佳位置,傍晚时分,夕阳将湖面染成金红色,远处的渔船剪影如剪纸般贴在天幕上。亭柱上的对联 “一竿风月存孤节,千载江湖尚属公”,道尽了隐士与湖泊的千年情缘。
从渡口乘渔船向湖心划行 2 公里,能看到 “淝水之战遗址”—— 一片露出水面的木桩群。据考证,这是当年秦军架设浮桥的遗迹,有些木桩上仍能看到烧灼的痕迹,印证着 “草木皆兵” 的典故。渔民会讲述当年的战事,说阴雨天时能听到湖水底下传来厮杀声。
四、瓦埠湖游玩多长时间
瓦埠湖的游玩时长,取决于你想打捞多少时光的碎片。它可以是一日的浅尝辄止,也能是三日的深度沉浸,每种时长都能收获不同的风景与故事。
游玩时间
|
游玩内容
|
一日游(6-7 小时)
|
上午游览瓦埠古镇,体验渔市与古街;下午乘渔船探访鸟岛湿地(季节性);傍晚在渡口看日落,品尝湖鲜晚餐
|
两日游
|
第一天:瓦埠古镇深度游 + 夜宿渔家船(体验船屋生活);第二天:隐贤古渡口 + 淝水之战遗址 + 返程前购湖鲜特产
|
三日游
|
在前两日基础上,增加 “环湖徒步” 体验:从瓦埠镇出发,沿湖岸徒步至寿县古城(约 20 公里),沿途探访古遗址;第三天下午参观寿县博物馆,完整了解瓦埠湖历史脉络
|
Tips:建议至少安排两日游。瓦埠湖的精髓在晨昏与夜色中 —— 清晨的渔市、黄昏的鸟群、月夜的船歌,这些都是一日游难以捕捉的灵魂片段。特别是夜宿渔家船的体验,能让你听到湖水拍打船板的催眠曲,那是城市永远无法给予的安宁。
五、瓦埠湖游玩路线推荐
(一)文化探秘两日游
路线:瓦埠古镇(第一天上午) → 渔家船屋(第一天下午 – 夜间) → 隐贤古渡口(第二天上午) → 淝水之战遗址(第二天中午) → 寿县古城(第二天下午)
行程解析:
第一天 8:30 抵达瓦埠古镇,先到 “通济门” 城楼俯瞰全景,晨光中的古镇笼罩在薄雾里,青瓦与白墙在湖雾中若隐若现,是拍摄的好时机。
9:00 漫步 “渔市街”,此时正是早市最热闹的时候,可跟着渔民学习辨别 “野生银鱼” 与 “养殖银鱼”(野生的眼珠更黑亮)。在 “老油坊” 体验榨油后,买一瓶现榨的芝麻油(25 元 / 瓶)作伴手礼。
12:00 在 “湖鲜馆” 午餐,点一份 “银鱼涨蛋” 和 “毛刀鱼烧豆腐”,搭配当地的 “豌豆饼”,老板会用湖水泡的茶解腻,那茶水带着淡淡的芦苇香。
14:30 从古镇码头乘渔家船前往鸟岛湿地(船费 150 元 / 船,可坐 6 人),航行约 1 小时。沿途渔民会展示 “鸬鹚捕鱼”,鱼鹰潜入水中的瞬间,湖面会泛起一圈圈涟漪。
16:00 在鸟岛观鸟台停留 1.5 小时,若带望远镜可清晰看到白琵鹭的 “琵琶嘴” 如何精准地捕捉小鱼。湿地边缘的碱蓬草红得像火,与绿色的芦苇形成鲜明对比。
18:30 夜宿渔家船(提前预约,150 元 / 人,含晚餐)。船家会准备 “全鱼宴”,现捕的鲫鱼做汤,湖虾用白酒呛炒,最妙的是 “醉蟹”,用湖水和花椒浸泡,带着独特的清甜。
20:00 湖面升起满月时,船家会讲述 “湖神娶亲” 的传说,远处芦苇荡里传来不知名水鸟的叫声,像在回应这古老的故事。
第二天 6:00 被渔民的 “唤鱼哨” 叫醒,跟着船家下网捕鱼,体验 “起网” 的乐趣,运气好能捕到鲜活的湖虾。
8:30 乘船前往隐贤古渡口,在 “钓台” 上静坐片刻,想象两千年前严子陵在此垂钓的场景。渡口旁的 “古槐茶馆” 用柴火灶煮茶,粗瓷碗里的茶汤带着烟火气。
11:00 乘船探访淝水之战遗址,在木桩群旁听船家还原当年的战事,那些露出水面的木桩上,仿佛还能看到刀砍的痕迹。
12:30 在隐贤集午餐,推荐 “泥鳅钻豆腐”,这道淮扬名菜在这里有独特做法 —— 用瓦埠湖的泥鳅和石膏豆腐,味道更鲜滑。
14:00 驱车前往寿县古城(30 分钟车程),参观 “淝水之战纪念馆”,馆内的沙盘能清晰看到瓦埠湖在战役中的战略地位。古城墙保存完好,登上 “宾阳门” 可眺望瓦埠湖的远景。
17:30 返程前在古城外的 “淮上特产店” 买些瓦埠湖银鱼干(80 元 / 斤),真空包装便于携带。
(二)生态摄影两日游
路线:鸟岛湿地(第一天清晨) → 老鳖岛(第一天上午) → 湖滩芦苇荡(第一天黄昏) → 瓦埠古镇(第二天上午) → 西河口日落(第二天傍晚)
行程亮点:
- 鸟岛湿地日出:凌晨 5 点乘船出发,在晨雾中等待日出,当第一缕阳光穿过芦苇荡,候鸟惊飞的瞬间是摄影黄金时刻。建议用快门优先模式(1/1000 秒以上)捕捉飞鸟的动态。
- 老鳖岛探险:这座无人岛只有枯水期才能登陆,岛上的酸枣树造型奇特,适合拍摄 “孤树与湖” 的意境照。岛周的浅滩上,能拍到小天鹅的倒影,如镜中画。
- 湖滩芦苇荡:第一天黄昏时分,前往湖西的万亩芦苇荡,夕阳将芦苇染成金色,逆光拍摄时能得到梦幻的光斑效果。此时常有鹗(鱼鹰)低空掠过,是拍摄猛禽的好机会。
- 西河口日落:第二天傍晚的西河口,湖面开阔如镜,渔船归港的剪影与落日构成完美画面。当地渔民会驾船配合拍摄,只需递上一包香烟作为感谢。
(三)亲子渔乐一日游
路线:瓦埠古镇渔市 → 渔家体验(撒网、摸鱼) → 鸟岛观鸟 → 晒网节活动(季节性)
行程设计:
- 上午在瓦埠古镇渔市,让孩子辨认不同的鱼类,渔民会教他们如何区分 “雄银鱼” 和 “雌银鱼”(雌鱼腹部有卵囊)。
- 中午在渔家学做 “银鱼蛋羹”,孩子可亲手打鸡蛋,体验烹饪的乐趣。
- 下午乘渔船到浅滩,家长和孩子一起 “摸鱼”,湖水仅及膝盖,能摸到小鲫鱼和河蚌,渔家会提供小网兜和水桶。
- 若赶上农历六月六的晒网节,孩子可参与 “织网小游戏”,渔民会用彩色线教他们编织简单的网结,成品可作为纪念品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