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光穿过石库门的老虎窗,弄堂里飘来生煎的香气 —— 每个想触摸 “老上海灵魂” 的人,都该逛一次石库门老街。但第一次来的人,多半会栽跟头:要么以为 “新天地就是石库门”,逛完满是商业味的店铺直呼 “失望”;要么不知道 “石库门散在多个区”,跑遍田子坊却错过真正的居民弄堂;要么乱拍居民窗户,被老奶奶笑着提醒 “小姑娘,别拍家里呀”。
作为 5 次钻进石库门弄堂的 “老上海迷”,我曾在周末的田子坊挤得连脚步都挪不开,也在静安张园的老建筑里偶遇非遗传承人;更因没做功课,在多伦路只看了建筑,却没读懂背后的文人故事。这份攻略里,没有空洞的 “打卡清单”,只有石库门的真实分布区域、新天地与石库门的核心区别、救命级的十大忠告,以及连居民都私藏的弄堂吃喝 —— 毕竟石库门的美,从来不在网红滤镜里,而在老虎窗的光影、弄堂里的沪语、居民楼下生煎的香气里。

一、上海石库门老街在哪个区?3 个核心区 + 小众秘境
石库门不是 “某一条街”,而是上海特有的建筑风格,散落在黄浦、静安、虹口等区,每个区的石库门都有不同气质 —— 黄浦的商业化浓,静安的高端,虹口的有文化底蕴。2025 年我分区域实测,整理出这份 “区域指南”,连代表弄堂、特色、适合人群都给你扒得明明白白。
🔍 上海石库门核心区域解析
所在区域
|
代表弄堂 / 街区
|
核心特色
|
适合人群
|
门票情况
|
交通方式
|
我的真实体验 & 避坑提示
|
黄浦区
|
1. 新天地南里 / 北里;2. 田子坊;3. 老成都北路弄堂;4. 复兴中路弄堂
|
1. 新天地:石库门改造的高端商业体,晚上灯光美;2. 田子坊:商业化弄堂,有手作店、小吃;3. 老成都北路 / 复兴中路:居民自住弄堂,保留老上海烟火气
|
1. 新天地:情侣、商务人群;2. 田子坊:亲子、网红打卡;3. 老成都北路:深度游、摄影爱好者
|
均免费(部分展览收费)
|
地铁 10 号线 “新天地站”(新天地)、9 号线 “打浦桥站”(田子坊)、1 号线 “人民广场站”(老成都北路)
|
2024 年在老成都北路弄堂,遇到老奶奶在门口包粽子,笑着给我尝了一个,糯米裹着肉香,比网红店好吃;田子坊周末人挤人,建议工作日来,能慢慢逛手作店;新天地晚上 7 点后亮灯,拍石库门灯光超有氛围感。
|
静安区
|
1. 张园;2. 静安别墅;3. 愚园路弄堂
|
1. 张园:百年石库门改造的高端商业体,有奢侈品店、展览;2. 静安别墅:居民与小店共存,有咖啡馆、古着店;3. 愚园路:文化弄堂,有名人故居
|
1. 张园:高端消费、看展人群;2. 静安别墅:文艺青年、下午茶爱好者;3. 愚园路:文化爱好者、摄影
|
均免费(张园部分展览收费)
|
地铁 2 号线 “南京西路站”(张园)、7 号线 “静安寺站”(静安别墅)、2 号线 “江苏路站”(愚园路)
|
2025 年在张园看 “非遗蓝染展”,传承人现场教学,我做了块小手帕,超有意义;静安别墅的 “老麦咖啡馆” 藏在弄堂里,拿铁配提拉米苏,坐在院子里很舒服;愚园路的巴金故居要提前预约,别跑空。
|
虹口区
|
1. 多伦路文化街;2. 山阴路弄堂;3. 甜爱路弄堂
|
1. 多伦路:石库门 + 名人故居,有鲁迅、茅盾故居,文化氛围浓;2. 山阴路:居民自住,有老书店、粢饭团店;3. 甜爱路:浪漫弄堂,墙上有爱情诗句
|
1. 多伦路:文化爱好者、学生;2. 山阴路:本地生活体验者;3. 甜爱路:情侣、摄影
|
均免费(名人故居部分收费)
|
地铁 3 号线 “东宝兴路站”(多伦路)、8 号线 “虹口足球场站”(山阴路)、8 号线 “虹口足球场站”(甜爱路)
|
多伦路的 “鲁迅文化陈列馆” 免费,里面有鲁迅的手稿,适合带孩子了解历史;山阴路的 “阿婆粢饭团” 早上 6 点开门,咸蛋黄 + 肉松馅,10 元一个,本地人都排队;甜爱路的诗句墙别乱涂,有保安管,拍照片就好。
|
小众秘境(长宁区)
|
新华路弄堂(新华别墅)
|
1. 低调的石库门弄堂,居民自住,几乎没游客;2. 有 “新华别墅”,建筑保存完好,有老上海风情;3. 弄堂里有老式自行车、煤球炉,烟火气浓
|
深度游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想避峰的人
|
免费
|
地铁 10 号线 “上海图书馆站”
|
上次在新华路弄堂,看到老爷爷在修老式收音机,聊了半小时老上海的故事;弄堂窄,别开车来,只能步行;早上 8 点去,能看到居民买早点、打招呼,像走进老上海的生活剧。
|
📝 我的 “区域选择” 总结:这 3 类人别选错
1. 想拍网红照 + 逛商业:选黄浦区新天地、田子坊
- 新天地晚上灯光美,适合拍复古风照片;田子坊有手作店、小吃,适合带孩子逛;但别只待在主街,往弄堂深处走,比如田子坊的 “泰康路 210 弄”,有小众的陶艺店,人少。
2. 想体验文化 + 名人故居:选虹口区多伦路、山阴路
- 多伦路有鲁迅、茅盾的故居,能了解老上海的文人故事;山阴路有老书店、粢饭团店,适合慢慢逛,感受文化氛围;别错过多伦路的 “老电影咖啡馆”,里面有旧海报,超有年代感。
3. 想避峰 + 感受真实烟火:选静安区静安别墅、长宁区新华路
- 静安别墅有咖啡馆、古着店,但游客少;新华路弄堂几乎没游客,能看到居民的真实生活;上次在新华路看到老奶奶晒被子,老爷爷下棋,瞬间觉得 “这才是上海的样子”。
二、石库门和新天地是一个地方吗?90% 的人都混淆
很多人来上海,以为 “新天地就是石库门”,逛完满是奢侈品店的新天地,就说 “石库门没意思”—— 其实新天地只是 “石库门改造的商业体”,而石库门是 “上海的建筑风格”,范围更广,气质也不同。我整理了两者的核心区别,用表格对比,帮你一眼看清。
🔍 核心表格:
对比维度
|
石库门(广义概念)
|
新天地(狭义商业体)
|
我的真实体验 & 区别感受
|
定义
|
上海特有的民居建筑风格,以 “石库门”(石门框)为标志,兴起于清末民初
|
位于黄浦区,是石库门建筑改造的高端商业综合体,保留建筑外观,内部为商铺、餐厅
|
第一次以为新天地就是石库门,逛完觉得 “太商业化,不像住人的地方”;后来去老成都北路弄堂,看到居民做饭、聊天,才知道 “这才是石库门的灵魂”。
|
范围
|
广,覆盖黄浦、静安、虹口、长宁等区,包含上万栋建筑
|
窄,仅黄浦区新天地南里、北里及周边,约 50 栋改造建筑
|
石库门像 “上海的毛细血管”,遍布老城;新天地像 “毛细血管上的一个精致伤口”,好看但不代表全部。
|
定位
|
以居民自住为主,部分改造为文化空间、小众小店
|
以高端商业为主,有奢侈品店、西餐、酒吧、高端咖啡馆
|
在石库门弄堂能花 10 元买个粢饭团当早餐;在新天地喝杯咖啡要 50 元,适合约会,不适合体验本地生活。
|
体验重点
|
感受老上海烟火气:居民生活、弄堂故事、非遗文化
|
感受现代商业与老建筑融合:灯光秀、高端消费、网红打卡
|
石库门的体验是 “早上听沪语聊天,中午吃生煎,晚上看弄堂灯光”;新天地的体验是 “晚上看灯光秀,吃西餐,逛奢侈品店”。
|
人群
|
深度游爱好者、文化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想体验本地生活的人
|
情侣、商务人士、网红、高端消费人群、外地游客(第一次来)
|
在石库门弄堂遇到的多是居民、摄影师;在新天地遇到的多是游客、情侣,拍照的比逛的多。
|
建筑内部
|
保留老式结构,有 “天井”“厢房”,部分有煤球炉、老式家具
|
内部完全改造,有电梯、空调、现代装修,看不到老式生活痕迹
|
石库门居民家的天井里种着月季,晾着衣服;新天地的建筑内部是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看不到一点老生活的影子。
|
代表体验
|
1. 在弄堂里吃阿婆做的粽子;2. 看非遗传承人做剪纸;3. 逛老书店
|
1. 在石库门建筑里吃西餐;2. 看晚上的灯光秀;3. 逛奢侈品快闪店
|
在石库门弄堂吃的粽子,糯米软、肉香浓;在新天地吃的西餐,味道不错,但少了点 “上海味”;灯光秀好看,但不如弄堂里的路灯有温度。
|
📝 一句话总结:别把 “部分” 当 “全部”
- 新天地是 “石库门的商业化改造案例”,像 “穿西装的石库门”;
- 真正的石库门在弄堂深处,是 “穿棉布衣的石库门”,有居民的生活、老上海的烟火气;
- 第一次来上海,可去新天地看 “改造后的石库门”,但一定要去老成都北路、山阴路的弄堂,才知道 “石库门到底是什么样”。
三、去上海石库门老街的十大忠告(救命级!避免踩坑 + 尊重文化)
石库门的 “坑”,藏在 “商业化陷阱”“不尊重居民”“不懂历史” 里 —— 我 5 次逛石库门,踩过 8 个坑,轻则买贵文创,重则被居民提醒,整理出这 10 条忠告,每一条都是实战经验,帮你既玩得好,又尊重本地文化。
1. 别只去 “田子坊、新天地”,小众弄堂才是灵魂
坑点:很多人来石库门,只去田子坊、新天地,觉得 “这就是全部”,结果被商业化劝退,错过真正的弄堂烟火 —— 其实石库门的灵魂在 “居民自住的小众弄堂”,比如老成都北路、复兴中路、新华路的弄堂。
我的经历:第一次来石库门,只去了田子坊,挤得没心情逛,还买了 30 元一个的 “上海特产” 钥匙扣,回家发现淘宝才 5 元;后来去老成都北路弄堂,看到居民在天井里下棋,老奶奶给我递了杯绿豆汤,才知道 “这才是石库门的样子”。
忠告:① 必去小众弄堂:黄浦区老成都北路 199 弄、复兴中路 523 弄,静安区静安别墅,长宁区新华路 329 弄;② 小众弄堂没游客,能看到真实生活,拍照也没人抢位置;③ 田子坊、新天地可逛 1 小时,别花太多时间,重点放在小众弄堂。
2. 别乱拍 “居民生活”,尊重隐私很重要
坑点:很多人看到石库门弄堂里的老家具、居民做饭,就掏出手机乱拍,结果被居民提醒,尴尬又不礼貌 —— 石库门是 “有人住的生活区”,不是 “露天博物馆”,居民的隐私要尊重。
我的经历:在山阴路弄堂,看到一位老爷爷在修老式自行车,我举着手机要拍,老爷爷说 “小姑娘,别拍呀,我这不好看”,我赶紧放下手机,后来和他聊天,他才愿意让我拍了一张,还教我怎么修自行车。
忠告:① 拍居民前先问 “请问能拍一下吗?”,同意了再拍,不同意就别拍;② 别拍居民的窗户、家里的摆设,这是隐私;③ 拍建筑可以,但别把居民当 “背景板”,比如有人在走路,等人家走过去再拍。
3. 穿 “舒服的平底鞋”,弄堂窄还不平
坑点:很多女生为了拍复古照片,穿高跟鞋来石库门,结果弄堂窄、地面不平,走 10 分钟就脚疼,还容易崴脚 —— 石库门弄堂多是石板路,有的地方高低不平,高跟鞋根本不适合。
我的经历:第一次穿高跟鞋去新天地,走在石板路上,差点崴脚,后来只能光脚拎着鞋走;第二次穿运动鞋去老成都北路弄堂,走了 2 小时,脚一点不疼,还能在弄堂里跑跳,拍照片也自在。
忠告:① 必穿鞋子:运动鞋、平底帆布鞋、乐福鞋,鞋底软、防滑;② 别穿高跟鞋、凉鞋(露脚趾的),高跟鞋崴脚,凉鞋容易进石子;③ 带创可贴,万一磨脚能贴,弄堂里没有药店,提前准备。
4. 别买 “景区高价文创”,居民楼下的小店更正宗
坑点:田子坊、新天地的文创店,卖的 “上海特产” 超贵 ——30 元一个钥匙扣,50 元一个冰箱贴,其实是义乌批发的,不是上海特色;本地人才不在这买,都去居民楼下的小店。
我的经历:在田子坊买了个 “石库门模型”(80 元),回家发现是塑料的,质量差;后来在山阴路的 “老上海书店”,买了个木质石库门冰箱贴(20 元),是老板手工做的,超好看,还正宗。
忠告:① 买文创去居民楼下的小店:黄浦区老成都北路的 “弄堂手作店”、虹口区山阴路的 “老上海书店”;② 别买 “塑料文创”,买 “手工的”,比如木质、布艺的,更有意义;③ 上海真正的特产是 “大白兔奶糖、梨膏糖”,去超市买(比如联华超市),比景区便宜一半。
5. 别 “大声喧哗”,弄堂是居民的家
坑点:很多游客在弄堂里大声说话、笑,甚至拍视频时喊 “快看这里”,影响居民休息 —— 石库门弄堂窄,声音传得远,居民多是老人,喜欢安静,大声喧哗很不礼貌。
我的经历:在新华路弄堂,看到一群游客大声说笑,住在一楼的老奶奶打开窗户说 “轻点呀,我家孙子在睡觉”,游客才小声下来;后来我逛弄堂,都尽量小声说话,遇到居民还会点头问好,很亲切。
忠告:① 逛弄堂时声音要小,别大声说笑、喊名字;② 拍视频时别用外放,戴耳机,不然声音吵到居民;③ 遇到居民打招呼,说句 “你好”,他们会很开心,甚至给你指小众的弄堂。
6. 别 “避开非遗体验”,弄堂里藏着老手艺
坑点:很多人只看石库门的建筑,忽略了弄堂里的非遗体验 —— 比如剪纸、蓝染、上海面塑,这些是老上海的文化,体验一次才懂石库门的灵魂,还能带走自己做的手作。
我的经历:在张园遇到 “上海剪纸非遗传承人”,花 30 元体验了剪纸,传承人教我剪 “石库门图案”,15 分钟就做好了,现在还贴在我家冰箱上;后来在老成都北路弄堂,体验了蓝染,做了块小手帕,超有意义。
忠告:① 必体验非遗:张园的剪纸、蓝染,老成都北路弄堂的面塑,多伦路的木板水印;② 体验前问清楚价格,一般 30-50 元,别被坑;③ 传承人都很和蔼,有问题可以问,比如 “这个手艺有多少年历史”,他们会愿意讲。
7. 别 “周末去高峰”,工作日人少体验好
坑点:周末的田子坊、新天地人挤人,弄堂里走不动路,拍照全是人头,还得排队买小吃 —— 工作日的石库门人少,居民生活正常,能慢慢逛,拍照也没人抢位置。
我的经历:周末去田子坊,挤了半小时才进去,拍的照片全是人头;周三去老成都北路弄堂,整个弄堂只有我和几个居民,能慢慢看建筑,还和老奶奶聊了天,知道了弄堂的历史,比周末好太多。
忠告:① 最佳时间:周一 – 周四,上午 9 点 – 11 点,下午 2 点 – 4 点,人少,光线好;② 周末别去田子坊、新天地,去静安别墅、新华路弄堂,人相对少;③ 节假日(五一、国庆)别去任何石库门区域,人多到崩溃。
8. 别 “不懂历史就逛”,提前做功课才有意思
坑点:很多人逛石库门,只看 “房子好看”,不知道建筑背后的故事 —— 比如石库门的 “天井” 是干嘛的,“厢房” 住谁,为什么有 “老虎窗”,不懂这些,逛起来就像看 “没字幕的电影”,没意义。
我的经历:第一次逛多伦路,只觉得 “房子老”,后来提前查了历史,知道鲁迅曾住在这,写过《彷徨》,再去逛,看到墙上的文字、老家具,瞬间懂了 “为什么这里有文化氛围”,比第一次有意思多了。
忠告:① 提前查历史:石库门的起源(清末民初,为了适应上海的人口增长)、建筑结构(天井采光、老虎窗通风)、名人故事(鲁迅、茅盾住过哪些弄堂);② 下载 “上海石库门” APP,有免费语音讲解;③ 带本小书《上海石库门》,逛的时候对照看,更有感觉。
9. 别 “只吃网红店”,居民楼下的小吃才正宗
坑点:田子坊、新天地的网红小吃又贵又不好吃 —— 比如 30 元一份的 “上海生煎”,皮厚馅少;本地人才不吃这些,都去居民楼下的小店,10 元就能吃撑,还正宗。
我的经历:在田子坊吃了份生煎(30 元),皮厚得像馒头,馅只有一点;后来在山阴路的 “阿婆生煎”,10 元一份,皮脆馅多,汤汁鲜,还送一碗汤,吃撑了,才知道 “这才是上海生煎的味道”。
忠告:① 必吃本地小吃店:山阴路 “阿婆生煎”(生煎、馄饨),多伦路 “佳家汤包”(鲜肉汤包),老成都北路 “弄堂粢饭团”(咸蛋黄粢饭团);② 小吃价格:生煎 10-12 元 / 份,汤包 15 元 / 笼,粢饭团 8-10 元 / 个,超过这个价格就别买;③ 别吃 “网红奶茶店”,居民楼下的 “上海老酸奶”(5 元 / 杯)更正宗。
10. 别 “拍建筑用闪光灯”,老建筑怕强光
坑点:很多人拍石库门的老建筑,尤其是阴天,开闪光灯拍,结果不仅拍出来反光,还可能损伤老建筑的木质结构 —— 石库门的建筑有 100 多年历史,木质部分脆弱,强光会加速老化。
我的经历:在静安别墅,看到有人开闪光灯拍老木门,工作人员过来提醒 “别开闪光灯,木门会坏”;后来我拍建筑,用手机的 “夜景模式”,没开闪光灯,拍出来更自然,还保护了建筑。
忠告:① 拍建筑别开闪光灯,用 “自然光模式” 或 “夜景模式”,光线暗就多等一会儿,别强行开闪;② 拍老木门、木窗时,别用手摸,手上有汗,会腐蚀木头;③ 遇到 “禁止拍照” 的牌子,别拍,比如有些名人故居内部不让拍,尊重规定。
四、上海石库门老街游玩吃喝全攻略
石库门的游玩,要 “按区解锁”—— 每个区的气质不同,吃喝也不同:黄浦的商业里藏着小众手作,静安的高端里有文艺咖啡馆,虹口的文化里有老味道。以下分区域推荐,附详细表格和我的私藏技巧,帮你吃到正宗上海味,玩到真实石库门。
🔍 核心表格——分区域游玩吃喝指南
所在区域
|
核心亮点
|
必体验项目
|
吃喝推荐(本地正宗店)
|
人均消费
|
最佳游玩时间
|
避坑提示
|
黄浦区
|
1. 新天地:石库门灯光秀 + 高端商业;2. 田子坊:手作店 + 小吃;3. 老成都北路弄堂:居民烟火 + 非遗
|
1. 新天地晚上看灯光秀(19:00-21:00);2. 田子坊逛 “泰康路 210 弄” 手作店;3. 老成都北路弄堂和居民聊天,体验剪纸
|
1. 新天地 “老吉士酒楼”:上海本帮菜(红烧肉、醉蟹);2. 田子坊 “南翔小笼”:鲜肉小笼;3. 老成都北路 “弄堂粢饭团”:咸蛋黄粢饭团
|
100-200 元(新天地)、30-50 元(田子坊 / 弄堂)
|
新天地 19:00-21:00(灯光秀)、田子坊 10:00-12:00(人少)、老成都北路 9:00-11:00(居民活动多)
|
1. 新天地别买奢侈品,看看就好;2. 田子坊别在主街吃小吃,往弄堂深处走,比如 “泰康路 210 弄” 的生煎店;3. 老成都北路别大声喧哗,居民在休息。
|
静安区
|
1. 张园:石库门展览 + 高端商业;2. 静安别墅:文艺咖啡馆 + 古着店;3. 愚园路:名人故居 + 文化街
|
1. 张园看非遗展(提前在公众号预约);2. 静安别墅逛 “老麦咖啡馆”;3. 愚园路看巴金故居、钱学森故居
|
1. 张园 “% Arabica”:拿铁(适合拍照);2. 静安别墅 “老麦咖啡馆”:提拉米苏 + 拿铁;3. 愚园路 “静安面包房”:蝴蝶酥、拿破仑
|
50-100 元(咖啡馆)、20-30 元(面包房)
|
张园 10:00-16:00(展览时间)、静安别墅 14:00-16:00(下午茶)、愚园路 9:00-11:00(故居开放)
|
1. 张园部分展览收费,提前查清楚;2. 静安别墅的古着店价格高,别冲动消费;3. 愚园路的名人故居要提前预约,比如巴金故居需在 “上海巴金故居” 公众号预约。
|
虹口区
|
1. 多伦路:文化街 + 名人故居;2. 山阴路:居民生活 + 老书店;3. 甜爱路:浪漫诗句墙 + 弄堂
|
1. 多伦路逛鲁迅文化陈列馆、老电影咖啡馆;2. 山阴路逛 “老上海书店”;3. 甜爱路拍诗句墙
|
1. 多伦路 “佳家汤包”:鲜肉汤包、鸭血粉丝汤;2. 山阴路 “阿婆生煎”:生煎、馄饨;3. 山阴路 “阿婆粢饭团”:咸蛋黄粢饭团
|
20-40 元
|
多伦路 9:00-11:00(陈列馆开放)、山阴路 6:30-8:00(粢饭团开门)、甜爱路 15:00-17:00(光线好)
|
1. 多伦路的 “鲁迅文化陈列馆” 免费,带身份证;2. 山阴路的阿婆粢饭团早上 6:30 开门,10 点后没了;3. 甜爱路别乱涂诗句墙,有保安管,拍照片就好。
|
长宁区(小众)
|
新华路弄堂:居民自住 + 老建筑;新华别墅:低调石库门 + 老式生活
|
1. 新华路弄堂看老式自行车、煤球炉;2. 新华别墅看百年石库门建筑;3. 和居民聊天,听老上海故事
|
1. 新华路 “上海老酸奶”:老酸奶(5 元 / 杯);2. 新华路 “弄堂馄饨店”:鲜肉馄饨(10 元 / 碗)
|
10-20 元
|
8:00-10:00(居民活动多)、16:00-18:00(光线好)
|
1. 新华路弄堂窄,别开车来,只能步行;2. 别拍居民的窗户,尊重隐私;3. 老酸奶是玻璃瓶装的,要还瓶子,别带走。
|
📝 我的 “一日游” 行程推荐
1. 黄浦 + 静安一日游(商业 + 文艺)
- 08:30:起床,坐地铁 1 号线到 “人民广场站”,步行去老成都北路弄堂(10 分钟);
- 09:00:在老成都北路弄堂逛,和居民打招呼,体验剪纸(30 元 / 次);
- 10:00:在弄堂里的 “弄堂粢饭团” 买咸蛋黄粢饭团(10 元),当早餐;
- 11:00:坐地铁 9 号线到 “打浦桥站”,逛田子坊(往泰康路 210 弄走,人少);
- 12:30:在田子坊的 “南翔小笼” 吃鲜肉小笼(15 元 / 笼);
- 14:00:坐地铁 2 号线到 “南京西路站”,逛张园,看非遗蓝染展(免费,提前预约);
- 16:00:在张园的 “% Arabica” 买拿铁(45 元),坐在石库门建筑前喝;
- 18:00:坐地铁 10 号线到 “新天地站”,逛新天地,等灯光秀;
- 19:30:看新天地灯光秀,拍石库门夜景;
- 20:30:在新天地 “老吉士酒楼” 吃上海本帮菜(红烧肉 68 元、醉蟹 88 元);
- 22:00:坐地铁回家,结束行程。
2. 虹口 + 长宁一日游(文化 + 小众)
- 06:30:起床,坐地铁 8 号线到 “虹口足球场站”,步行去山阴路(10 分钟);
- 07:00:在山阴路 “阿婆粢饭团” 买咸蛋黄粢饭团(10 元),刚出锅的,超香;
- 08:00:逛山阴路弄堂,看老书店、老式自行车;
- 09:30:坐地铁 3 号线到 “东宝兴路站”,逛多伦路文化街;
- 10:00:进 “鲁迅文化陈列馆”(免费,带身份证),看鲁迅手稿;
- 12:00:在多伦路 “佳家汤包” 吃鲜肉汤包(15 元 / 笼)+ 鸭血粉丝汤(12 元);
- 14:00:坐地铁 8 号线到 “虹口足球场站”,步行去甜爱路,拍诗句墙;
- 15:30:坐地铁 10 号线到 “上海图书馆站”,步行去新华路弄堂(15 分钟);
- 16:00:逛新华路弄堂,和居民聊天,听老上海故事;
- 17:30:在新华路 “弄堂馄饨店” 吃鲜肉馄饨(10 元 / 碗);
- 18:30:坐地铁回家,结束行程。
🍜 必吃本地小吃:别再被网红店坑
小吃名称
|
推荐店铺
|
招牌口味
|
价格
|
我的体验 & 点单技巧
|
生煎
|
山阴路 “阿婆生煎”
|
鲜肉生煎
|
10 元 / 份
|
1. 生煎是现煎的,外皮脆,咬开有汤汁,别烫嘴;2. 配一碗馄饨(10 元 / 碗),汤鲜,解腻;3. 阿婆每天早上 6 点开门,10 点后没生煎,要早去;我上次去晚了,只吃到馄饨,后悔死了。
|
粢饭团
|
山阴路 “阿婆粢饭团”
|
咸蛋黄 + 肉松
|
10 元 / 个
|
1. 粢饭团是现做的,糯米软,咸蛋黄流油,超香;2. 别选 “甜馅”,上海人都吃咸的;3. 阿婆手劲大,粢饭团捏得紧,不会散;我第一次吃,觉得 “比寿司好吃”,连吃 2 个。
|
汤包
|
多伦路 “佳家汤包”
|
鲜肉汤包、蟹粉汤包
|
15 元 / 笼(鲜肉)、30 元 / 笼(蟹粉)
|
1. 鲜肉汤包是招牌,1 笼 10 个,汤汁鲜,肉馅多;2. 蟹粉汤包适合喜欢鲜的人,但价格贵,偶尔吃一次;3. 吃汤包要 “先开窗,后喝汤”,别一口吞,会烫;我带侄子来,他一次吃了 1 笼,还想吃。
|
老酸奶
|
新华路 “上海老酸奶”
|
原味老酸奶
|
5 元 / 杯
|
1. 老酸奶是玻璃瓶装的,奶味浓,酸得够味,加一勺糖刚好;2. 喝完要还瓶子,别带走;3. 老板是上海本地人,会说沪语,聊得开心会多给一勺糖;我每次来都买,觉得 “比超市的酸奶正宗”。
|
馄饨
|
老成都北路 “弄堂馄饨店”
|
鲜肉馄饨、荠菜馄饨
|
10 元 / 碗(鲜肉)、12 元 / 碗(荠菜)
|
1. 馄饨是现包的,皮薄馅多,汤里有紫菜、虾皮,鲜;2. 荠菜馄饨是季节性的,春天才有,超鲜;3. 老板会问 “要汤的还是干拌的”,上海人都吃汤的;我春天来吃了荠菜馄饨,鲜到想再喝一碗汤。
|
五、本地人才知道的 5 个秘密(2025 年最新)
- 老成都北路 199 弄的 “弄堂剪纸店”,老板是非遗传承人,每周六上午有 “免费剪纸体验”,提前在 “上海非遗” 公众号预约,我上次预约了,剪了个石库门图案,老板还盖了章,超有意义。
- 新华路 329 弄的 “老上海收音机修理铺”,老爷爷会修 100 多年前的收音机,铺子里有很多老零件,能进去参观,别大声说话,老爷爷会给你讲收音机的历史,我上次看了半小时,觉得超神奇。
- 山阴路的 “阿婆粢饭团”,其实没有店名,就在山阴路与祥德路交叉口,早上 6 点 – 10 点出摊,认准 “戴蓝布头巾的阿婆”,别找错,我上次看到有人找错了,买的粢饭团不好吃。
- 张园的 “非遗展” 每月换主题,2025 年 5 月是 “上海面塑展”,6 月是 “蓝染展”,提前在 “张园” 公众号预约,能免费体验,我 5 月去体验了面塑,做了个小老虎,超可爱。
- 多伦路的 “老电影咖啡馆”,里面有 1930 年代的老电影海报、放映机,下午 2 点会放老电影(免费),比如《马路天使》,我上次看了,坐在老沙发上,像回到了老上海,超有感觉。
结语
写这篇攻略时,我又想起春天的那个上午 —— 在老成都北路弄堂,阳光穿过老虎窗,洒在天井的月季上,老奶奶在包粽子,老爷爷在修自行车,我蹲在旁边看,老奶奶递了个热粽子,糯米裹着肉香,风里飘来生煎的香气,那一刻,觉得 “这才是上海的样子”。
石库门不是 “网红打卡点”,而是 “上海的年轮”—— 每一栋老建筑里,都藏着居民的故事;每一条弄堂里,都飘着老上海的烟火气。它不像新天地那样精致,却有真实的温度;不像田子坊那样热闹,却有安静的温柔。
2025 年的石库门,还是那样 —— 弄堂里的路灯依旧暖黄,居民的沪语依旧亲切,生煎的香气依旧诱人。不用怕踩坑,不用怕找不到,只要你慢慢走,轻轻问,就能在弄堂里,遇见老上海的温柔。
最后,送你一句上海本地人的叮嘱:“逛石库门,别赶时间,坐下来喝杯茶,聊聊天,才叫懂上海。” 祝你在石库门的弄堂里,有美食,有故事,有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