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钟情于江南文脉与世家传奇的朋友们,今天要带你们走进一座藏在慈城古县城深处的文化瑰宝 —— 范氏故居。当你穿过喧闹的古街,推开那扇镌刻着 “范府” 二字的朱漆木门,仿佛踏入了时光的结界:天井里的桂花树散发着清幽香气,堂屋中的 “先忧后乐” 匾额字迹苍劲,书房的竹影透过窗棂洒在泛黄的古籍上,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范氏家族的千年故事。这里不仅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后裔的聚居地,更是 “先忧后乐” 精神的实物载体。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穿过历史的尘埃,探寻这座老宅里的家风传承与书香底蕴。
一、范氏故居在宁波什么地方
范氏故居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古县城内,地处慈城核心保护区的中心地带,具体坐落在民主路与尚书路的交汇处,紧邻慈城文庙与冯岳彩绘台门,是慈城古县城 “七大家族”(冯、范、应、毛、翁、陈、周)故居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从宁波市区前往范氏故居的交通便捷而富有韵味:自驾沿江北大道向西行驶,经慈城连接线进入慈城古县城,在景区停车场(收费 5 元 / 小时)停车后步行 5 分钟即达,全程约 30 分钟;若想体验慢旅行,可乘坐地铁 4 号线至 “慈城” 站,出站后骑共享单车沿解放路进入古县城,沿途欣赏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15 分钟即可抵达,这种方式能更好地感受慈城的市井气息。
值得注意的是,范氏故居与慈城古县城内的孔庙、县衙、校士馆构成 “慈城文保核心圈”,步行半径均在 500 米内,非常适合规划 “一日文化漫步” 路线,沉浸式感受慈城作为 “江南第一古县城” 的历史底蕴。
二、范氏故居景区介绍
(一)江南民居的建筑典范
范氏故居最直观的价值在于其完整的明清江南民居格局,这座建筑群始建于北宋,现存主体为清代中期重建,占地约 1200 平方米,由台门、前厅、后厅、东西厢房、书房、花园等组成,严格遵循 “前厅后堂,左书右坊” 的礼制规范,是研究江南士族住宅布局的重要实物。
建筑布局暗藏家族密码,整座故居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第一道 “范府” 台门气势恢宏,门楣上的砖雕 “鲤鱼跃龙门” 图案,寓意家族对功名的追求;穿过台门是开阔的天井,青石板铺就的地面留有百年踩踏的包浆;前厅(又称 “务本堂”)是家族议事与接待宾客的场所,梁柱粗壮,雕刻简洁,体现范氏 “俭以养德” 的家训;后厅为 “世德堂”,供奉着范仲淹及历代先祖的牌位,是家族祭祀的核心空间;东西厢房分别为 “耕读轩”(子弟读书处)和 “织云阁”(女眷活动区),功能分区明确。
建筑细节彰显文人风骨,与江南富商大宅的奢华装饰不同,范氏故居的雕刻以 “文气” 见长:窗棂的 “冰裂纹” 寓意 “寒窗苦读”,梁枋的 “竹节纹” 象征 “君子气节”,柱础的 “莲纹” 代表 “清正廉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书房 “听雨轩” 的设计,窗外种植芭蕉与修竹,下雨时雨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与竹影摇曳的景致,构成 “雨打芭蕉” 的诗意场景,体现了文人 “以景养性” 的生活追求。
园林小品别有洞天,故居西侧的 “范园” 虽面积不大(约 300 平方米),却体现了 “小中见大” 的造园艺术:一汪月牙池倒映着 “先忧后乐” 碑刻,池边的 “知鱼榭” 可供休憩观鱼,假山上的 “望岳亭” 虽小却能远眺慈城的赭山,园中的 “三友轩”(松、竹、梅)呼应着范仲淹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的名句,每一处景观都蕴含着家族的精神追求。
(二)范氏家族的精神家园
范氏故居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范仲淹 “先忧后乐” 精神的传承载体,从北宋至清末,这里走出了 38 位进士、106 位举人,形成了 “诗书传家、忠君爱国” 的家族传统,是宁波 “耕读传家” 文化的杰出代表。
家族渊源可追溯至北宋,据《慈城范氏宗谱》记载,慈城范氏为范仲淹长子范纯佑的后裔,南宋初年因避战乱从苏州迁居慈城,至今已传 36 世。迁居慈城后,范氏家族始终以范仲淹《家训》为准则,“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的家训被刻在祠堂的醒目位置,成为族人的行为规范。
名人故事点亮家族史,除了先祖范仲淹,慈城范氏在历史上也人才辈出:明代的范钦是著名藏书家,所建 “天一阁”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他年轻时曾在范氏故居的 “耕读轩” 苦读;清代的范承谟官至福建总督,在 “三藩之乱” 中宁死不屈,其 “忠节” 事迹被写入《清史稿》;近代的范寿康是著名哲学家,曾参与 “五四” 运动,晚年回乡整理范氏文献,对故居的保护功不可没。故居内的 “范氏名人馆” 通过手稿、画像、实物等,系统展示了这些人物的生平与贡献。
家训传承活态延续,范氏家族至今保留着 “每年冬至祭祖”“每月初一读家训” 的传统,祭祖仪式上,族中长者会带领子弟诵读范仲淹《告诸子及弟侄》的家书,讲述先祖 “断齑画粥” 的苦读故事和 “先忧后乐” 的为官之道。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仪式上,更融入日常生活 —— 故居旁的 “范氏家训墙” 上,“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等训诫,至今仍是当地居民教育子女的范本。
(三)慈城文化的缩影
范氏故居所在的慈城古县城,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县城,而范氏故居则如同一扇窗口,展现了慈城 “官宦之乡、文献之邦” 的文化特质,与周边的文保单位共同构成了立体的历史画卷。
慈城文脉的核心地标,慈城自唐开元年间建县至今,保存了唐代的街巷格局、宋代的孔庙、明代的县衙、清代的民居,而范氏故居恰好位于这一历史层积的中心。从故居出发,步行 5 分钟可达始建于北宋的慈城孔庙(浙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10 分钟可达明代县衙(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县级衙署之一),15 分钟可达清代校士馆(科举考试场所),这些建筑与范氏故居共同构成了 “科举 – 为官 – 家族” 的完整文化链条。
民俗风情的活态展示,范氏故居所在的民主路是慈城古县城的 “民俗体验街”,保留着箍桶匠、竹编坊、年糕作坊等传统手工作坊,其中 “范氏年糕” 因传承范仲淹 “为民制糕” 的故事而闻名 —— 相传范仲淹任宁波知府时,曾教百姓用糯米制作年糕防灾,慈城人至今保留着冬季做年糕的习俗,故居旁的 “范记年糕坊” 可体验手工打年糕的乐趣。
保护与活化的成功范例,范氏故居在 2006 年修复时采用 “修旧如旧” 的原则,保留了 70% 的原建筑构件,同时引入 “活态博物馆” 理念:定期举办 “范氏家训讲座”“范仲淹诗词朗诵会” 等活动,邀请范氏后裔讲述家族故事,让游客不仅能看到静态的建筑,更能感受到动态的文化传承。这种保护模式使范氏故居成为 “中国家族文化保护” 的典范案例。
三、范氏故居游玩多长时间
游玩方式
|
所需时间
|
故居核心区参观
|
1 – 1.5 小时
|
深度文化体验(含讲解)
|
2 – 2.5 小时
|
慈城联动游(含周边景点)
|
半天 – 1 天
|
若时间紧张,1-1.5 小时可游览故居核心区:参观前厅、后厅、书房等主要建筑,欣赏建筑细节与家训碑刻,对范氏家族的历史与建筑特色有基本了解。建议在入口处租用语音导览器(20 元 / 台),能更高效地获取信息。
深度文化体验需 2-2.5 小时,除参观建筑外,可参与故居的互动项目:观看 “范仲淹故事” 多媒体短片(20 分钟)、临摹《岳阳楼记》选段(30 分钟)、听讲解员讲述范氏名人的轶事,细细品味建筑中的文化符号,理解 “先忧后乐” 精神的内涵。
慈城联动游推荐安排半天至 1 天时间:上午游览范氏故居,中午在慈城古街吃特色小吃;下午参观孔庙、县衙等周边景点,傍晚在古县城的 “慈湖” 看日落,这种组合能全面感受慈城的历史文化。
四、范氏故居游玩路线推荐
(一)文化溯源路线:解码范氏精神
- 9:00 范氏故居入口:从 “范府” 台门进入,看砖雕 “鲤鱼跃龙门” 图案,听讲解员介绍范氏家族的迁徙历史,约 15 分钟。
- 9:15 前厅(务本堂):参观家族议事场所,重点看 “范氏家训” 木刻屏,了解 “孝、悌、忠、信” 的家族准则,约 20 分钟。
- 9:35 后厅(世德堂):在先祖牌位前听范仲淹 “断齑画粥”“镇守西北” 的故事,看《岳阳楼记》拓片,体会 “先忧后乐” 的精神内核,约 30 分钟。
- 10:05 耕读轩:参观子弟读书处,看清代的书桌、油灯、古籍,体验 “寒窗苦读” 的场景,可尝试临摹《岳阳楼记》名句,约 25 分钟。
- 10:30 范园:漫步园林,在 “先忧后乐” 碑刻前驻足,看月牙池倒映的景致,在 “望岳亭” 远眺赭山,感受文人园林的意境,约 20 分钟。
- 10:50 范氏名人馆:了解范钦、范承谟等后世名人的事迹,看天一阁模型与范承谟的忠节遗物,约 25 分钟。
- 11:15 互动体验:参加 “家训诵读” 活动(上午 11 点准时开始),在讲解员带领下朗读范氏家训,感受家族文化的传承,约 15 分钟。
- 11:30 故居出口:结束文化溯源之旅,全程约 2.5 小时,适合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二)建筑美学路线:品味江南民居
- 14:00 台门与天井:从建筑角度观察台门的 “三间两搭” 结构,看砖雕的构图与刀法,注意天井地面的排水系统(暗沟设计),约 20 分钟。
- 14:20 前厅梁柱:分析 “抬梁式” 构架的力学原理,欣赏梁枋上的 “竹节纹”“莲纹” 雕刻,比较与富商大宅雕刻的风格差异,约 25 分钟。
- 14:45 书房(听雨轩):重点看 “冰裂纹” 窗棂的透光效果,观察芭蕉与修竹如何构成 “框景”,体会 “诗意栖居” 的设计理念,约 20 分钟。
- 15:05 东西厢房:对比 “耕读轩” 与 “织云阁” 的空间差异(层高、开窗方向),分析功能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约 15 分钟。
- 15:20 范园造景:解读园林的 “一池三山” 布局(月牙池象征太液池,三座假山象征蓬莱、方丈、瀛洲),看 “知鱼榭” 的亲水设计,约 25 分钟。
- 15:45 建筑材料展示区:参观故居修复时保留的旧砖瓦、木构件,了解江南民居的建材选择与防腐工艺,约 15 分钟。
- 16:00 慈城古街建筑对比:步行至附近的冯岳彩绘台门,比较范氏故居(文人宅第)与冯氏故居(官宦大宅)的建筑风格差异,约 30 分钟。
- 16:30 返程:结束建筑美学之旅,全程约 2.5 小时,适合建筑爱好者或摄影爱好者。
(三)亲子研学路线:家风传承体验
- 上午 9:30 范氏故居参观: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主要建筑,用 “寻宝游戏” 让孩子寻找含有 “竹、莲、书” 图案的雕刻,约 1 小时。
- 10:30 家训故事课堂:听老师讲范仲淹 “拒金”“救灾” 等小故事,用动画短片展示 “先忧后乐” 的含义,约 40 分钟。
- 11:10 拓片体验:在 “世德堂” 学习制作《岳阳楼记》名句拓片(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孩子可带走自己的作品,30 元 / 人,约 40 分钟。
- 11:50 午餐:在故居旁的 “范记年糕坊” 吃年糕汤、年糕饺,了解范仲淹教百姓做年糕的故事,约 1 小时。
- 13:00 慈城孔庙:步行 5 分钟至孔庙,参观泮池、大成殿,让孩子体验 “入泮礼”(古代入学仪式),穿上汉服行拜师礼,50 元 / 人,约 1.5 小时。
- 14:30 手工年糕制作:在 “范记年糕坊” 学做手工年糕,用传统石臼捶打糯米,感受劳动的乐趣,20 元 / 人,约 1 小时。
- 15:30 慈湖公园:漫步慈湖,看 “师古亭”“慈湖书院” 遗址,听老师讲古代学子的读书故事,约 40 分钟。
- 16:10 返程:结束亲子研学之旅,全程约 6.7 小时,适合带 7-15 岁孩子的家庭。
五、范氏故居吃喝玩乐指南
(一)美食推荐
- 范氏年糕宴:慈城年糕甲天下,而 “范氏年糕” 因传承范仲淹的故事更具文化味。年糕宴包括 “状元糕”(圆形白糕,寓意金榜题名)、“年糕饺”(用年糕作皮包裹咸菜笋丁馅)、“年糕汤”(配雪菜黄鱼),人均 35 元,“范记年糕坊” 的年糕用慈湖水源制作,口感细腻,每天限量供应。
- 断齑画粥套餐:还原范仲淹青年时的苦读饮食,“齑” 是腌菜碎,“粥” 是杂粮粥,搭配一碟花生米,简单却有深意,15 元 / 份,在故居内的 “务本堂茶座” 可点,适合体验 “俭以养德” 的家训。
- 慈城米馒头:用米粉发酵蒸制的馒头,松软微甜,表面印有 “福”“寿” 等字样,3 元 / 个,古街上的 “老字号米馒头店” 每天清晨现做,是当地人的早餐首选。
- 杨梅馃:宁波特色点心,用糯米包裹杨梅果肉制成,甜中带酸,5 元 / 个,夏季是品尝的最佳时节,“慈城糕点铺” 的杨梅馃选用余姚杨梅,风味浓郁。
- 酒糟核桃羹:用糯米酒糟、核桃、桂花熬制的甜品,温热食用,酒香与桂花香融合,8 元 / 碗,在 “听雨轩茶室” 可点,适合秋冬季节暖身。
(二)饮品推荐
- 范府白茶:用宁波本地白茶冲泡,茶汤清澈,滋味鲜爽,25 元 / 杯,在 “耕读轩” 品茶时,服务员会讲述范仲淹 “以茶会友” 的典故,增添文化韵味。
- 慈湖绿茶:采自慈湖周边的茶园,因靠近湖水湿度适宜,茶叶鲜嫩,18 元 / 杯,在孔庙旁的 “泮池茶社” 可边喝茶边看孔庙全景。
- 桂花米酒:用糯米和桂花酿造,酒精度低(约 8 度),甜香爽口,10 元 / 碗,古街上的 “老酒香” 酒馆有售,冬季温饮更佳。
- 酸梅汤:传统消暑饮品,用乌梅、山楂、冰糖熬制,冰镇后饮用酸甜解暑,6 元 / 杯,古街的 “清凉铺” 夏季有售,搭配米馒头是绝佳组合。
(三)玩乐推荐
- 文化体验:
-
- 家训诵读会:每周六上午 10 点在 “世德堂” 举办,由范氏后裔带领游客诵读范仲淹《告诸子及弟侄》,讲解每条家训的现实意义,结束后可获得 “家训书签”,免费参与,需提前在故居公众号预约。
-
- 《岳阳楼记》临摹:在 “耕读轩” 提供文房四宝,游客可临摹《岳阳楼记》选段,有书法老师现场指导,30 元 / 人(含宣纸),作品可带走,适合书法爱好者。
-
- 范氏名人故事讲堂:周日下午 2 点在 “范氏名人馆” 开讲,由当地文化学者讲述范钦建天一阁、范承谟忠节不屈等故事,结合实物展品解析,免费开放,互动环节可获赠《范氏名人传》简本。
- 手作体验:
-
- 手工年糕制作:在 “范记年糕坊” 体验从泡米、磨粉到捶打、成型的全过程,老师傅会传授 “三捶两揉” 的技巧,20 元 / 人,可带走自己制作的年糕(约 500 克),冬季体验更佳,需提前 1 天预约。
-
- 拓片技艺学习:在 “世德堂” 学习传统拓片工艺,用宣纸和墨汁复制《岳阳楼记》碑刻,40 元 / 人(含材料),适合亲子共同参与,成品可作装饰画。
-
- 竹编书签制作:故居旁的 “竹艺坊” 提供竹编体验,用慈城特产的毛竹制作刻有 “先忧后乐” 字样的书签,35 元 / 人,老师会讲解竹编与文人生活的关联。
- 周边联动游:
-
- 慈城孔庙(步行 5 分钟):浙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文庙,有 “江南第一文庙” 之称,大成殿的 “万世师表” 匾额为康熙御笔,门票 30 元 / 人,可观看 “祭孔大典” 表演(每周六上午 9 点)。
-
- 慈城县衙(步行 10 分钟):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级衙署之一,“公生明” 匾额和 “戒石铭” 体现古代廉政文化,门票 25 元 / 人,可体验 “县官断案” 互动游戏。
-
- 校士馆(步行 15 分钟):清代科举考试场所,展示科举流程与试题,可体验 “模拟科举”(穿古装答题),门票 20 元 / 人,适合带孩子了解古代教育。
-
- 慈湖公园(步行 20 分钟):唐代始建的人工湖,湖畔有 “慈湖书院” 遗址和 “师古亭”,是文人雅集之地,免费开放,傍晚看夕阳映湖,景色绝美。
- 特色住宿:
-
- 范府民宿:由范氏故居旁的老宅改造而成,保留了木梁、天井等原有结构,房间命名为 “耕读居”“听雨轩” 等,配备仿古家具,房价 450-600 元 / 晚,含早餐(慈城米馒头、年糕汤),主人会讲范氏故事。
-
- 慈城古县城民宿:如 “古县城客栈”,位于民主路古街上,步行至范氏故居 5 分钟,房价 200-300 元 / 晚,周边有多家小吃店,夜晚可听古街的叫卖声,感受市井气息。
-
- 慈湖山庄:位于慈湖畔,距范氏故居 1.5 公里,湖景房可俯瞰慈湖全景,配套茶室、园林,适合度假,房价 500-800 元 / 晚,提供 “泛舟慈湖” 体验(需另付费)。
- 购物推荐:
-
- 范氏家训文创:故居文创店有 “先忧后乐” 书签、家训竹简、《岳阳楼记》拓片复制品等,价格 20-100 元,适合作为文化纪念品。
-
- 慈城年糕礼盒:“范记年糕坊” 的真空包装年糕,有原味、桂花味、艾草味等,50 元 / 盒(1 公斤),保质期 30 天,是宁波特色伴手礼。
-
- 宁波白茶:产自慈湖周边茶园的白茶,包装印有范氏故居图案,150-300 元 / 斤,在 “耕读轩茶铺” 可免费品尝后再购买。
-
- 竹编工艺品:当地艺人制作的竹篮、竹扇、竹制笔架等,做工精细,价格 30-150 元,“竹艺坊” 可定制刻字。
范氏故居最动人的,是它 **“让历史可触摸” 的温度 **。这里没有冰冷的玻璃展柜隔绝古今,而是让你能亲手触摸百年前的书桌,在同款的天井里感受阳光,在诵读家训时与千年前的先贤对话。当你看到白发老人带着孙辈临摹《岳阳楼记》,听到范氏后裔讲述家族故事时眼中的光芒,会忽然明白:所谓 “先忧后乐”,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血脉的生活态度。
它不像那些人声鼎沸的网红景点,却有着能让人沉静下来的力量;没有炫目的科技展示,却用一砖一瓦诉说着最朴素的人生智慧。在这里,你可以是历史的旁观者,看范氏家族的兴衰荣辱;可以是文化的传承者,带走一份家训书签提醒自己坚守初心;也可以只是个寻梦者,在 “听雨轩” 的芭蕉声里,做一场关于江南书香的旧梦。
如果你想在宁波寻找一处能安放心灵、感悟人生的地方,范氏故居会给你答案。带着一颗敬畏之心来这里吧 —— 在青石板的回响中,在家训的字里行间,你会读懂什么是真正的 “世家风骨”,什么是跨越千年的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