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什么时期?京杭大运河现在还在用吗

在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实现了南北社会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底色。这条运河,不仅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更纵贯华北、淮海平原,滋养出一系列繁华城镇,如苏州、扬州,以及北端璀璨的北京城。

提及京杭大运河,一段有趣的开端便浮现眼前。想象一下,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那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虽让人忍俊不禁,却也透露出他对林妹妹来路的误解。实际上,林妹妹是从扬州出发,搭乘乌篷官船,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的。这段运河之旅,不仅见证了贾黛二人的深厚情感,更在无数明清小说中留下了鲜活的印记,使得京杭大运河成为近代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堪称贯穿中国地理和历史的灵魂河道。

“大运河”一词,最初专指隋唐大运河,但这一说法其实忽略了运河的历史积淀。京杭大运河脱胎于隋唐大运河,而隋唐大运河则是在历代古运河基础上贯通而成的。追溯其源,最早可至《左传》中的记载:“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此后历代均有运河工程,其中隋朝最为浩大,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水道,史称隋唐大运河。

然而,随着元朝的建立,北方的统治者更看重南方资源,于是忽必烈在北京建立元大都,并在郭守敬的主持下,对隋唐大运河进行截弯取直,直接连接北京和杭州,京杭大运河由此诞生。这条运河全长近1800公里,途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至浙江杭州,沟通五大水系,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南北水路交通。

从地理水文的角度看,京杭大运河并非一条单一的河流,而是多段水道的集合。它随着地势高低三起三伏,最高处在黄河悬河处,造成了多次水流方向的南北逆转。因此,在高低错落之处,需船闸来调控通行,如济南向南往杭州的河段上便建有16座通航梯级船闸。

如果说隋唐大运河滋养了洛阳,那么北京城则是京杭大运河开出的最灿烂的花。无论是元大都还是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这座煌煌大城都是京杭大运河兴盛时期的精华所在。每年三四百万石的漕粮,以及无数种茶叶、白糖、槟榔、鱼胶等产品,顺着大运河的柔波来到这座北方的大城,滋养了京城的经济与文化。

大运河上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因运河而生的北京烤鸭。原本养鸭历史悠久的南方,以鸭为食材的佳肴本是南京地区的特产。然而,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烤鸭的厨子也被打包从京杭大运河带到北京,于是“金陵片皮烤鸭”成了京城美食。此后,北京利用运河之便,发展出养殖“填鸭”技术,肥美的北京鸭横空出世,最终成为京城名菜。

京杭大运河的影响辐射范围之大,让它成为明清时期大半中国人生活的底色和基础。最鲜活的例子莫过于曹雪芹,他的人生主线几乎与京杭大运河紧密相连。曹氏家族在南方发迹于运河之上的苏扬二城,多次迎送皇帝南巡视河,几十年后获罪沿河北上。反映到《红楼梦》中,南北互印,运河北端京城中有个贾宝玉,南方金陵中有个甄宝玉;林黛玉从运河南方第一城扬州出发北来,她的旅程便是沿着这条运河展开的。

时间来到2014年,杭州,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庆功会上,七十岁的朱炳仁满脸感慨。作为“运河三老”之一,他见证了运河申遗的艰辛历程。从2005年开始,面对东西南北牵动数十个省市的巨大课题,运河三老发出《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带动了更多人一起参与进来。经过八年的努力,京杭大运河终于申遗成功,成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回顾历史,京杭大运河曾伴随清朝末年的衰落而中断淤废。然而,在现代,这条运河得到了恢复和维建,尤其是水量充沛的南段。到21世纪初,有数十万计的船舶常年航行在运河上,成为我国货运量仅次于长江的内河航道。同时,运河的有效维运还扩大了沿线排涝和灌溉的面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今,京杭大运河生机勃勃,在航运、输水、生态、旅游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能量。它不仅是中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通道,更是沿线居民良好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以杭州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为代表的系列运河文化建筑,既普及了运河的前生今世,也成为运河文化的一部分。这条流淌的华夏血脉,将继续书写着人间烟火与历史文化交织的华章。

文章名称:《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什么时期?京杭大运河现在还在用吗》
文章链接:http://lvyousheng.com/qnlw/544862.html
本站知识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