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冈仁波齐转山线怎么样?值不值得一玩

在阿里地区,雄伟的三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在此汇聚,交织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自然画卷。从远处望去,山峦连绵不绝,雪山和冰川融水沿地势蜿蜒流下,孕育出一条条带来生机与繁华的河流。而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神山”冈仁波齐峰傲然伫立,这座状若金字塔的雪山,在宗教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冈仁波齐为何成为神山之巅,信仰之源

冈仁波齐转山朝圣,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宗教活动之一,被信徒视为无上的功德,同时也是户外爱好者心目中最经典的徒步线路之一。每年的5到10月,是阿里转山的最佳时节。沿途可以拜访众多的神山、圣湖、古色古香的寺庙,还能偶遇藏羚羊、红嘴鸥、鼠兔等精灵般的野生动物,见证一个生机勃勃的阿里。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的最西部,北倚喀喇昆仑山脉,南连冈底斯山脉,面积达3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严酷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历史文化,赋予了阿里地区神秘而遥远的魅力。冷峻圣洁的雪山、星罗棋布的湖泊、璀璨的藏地文明,都是阿里的名片。而其中最令人神往的,便是矗立在冈底斯山脉的冈仁波齐峰。

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是冈底斯山脉的第二主峰,也是世界公认的“神山之王”。这座山峰的外观极具辨识度:在一众从高原上拔地而起的群峰间,海拔明显突出的冈仁波齐被簇拥其中。它拥有常年积雪、犹如圆冠金字塔状的峰顶,以及一面较为平整、倾斜的巨大崖壁。崖壁上最显眼的,是一条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横向岩层恰好构成了巨大的佛教万字格,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奇异神圣的光芒。由于经常云雾缭绕,所以当地人认为,能够看到峰顶甚至完整的峰面,是一件极有福气的事情。

在西藏,许多圣洁神秘的雪山都被神化、被赋予宗教意义的光环。但像冈仁波齐这样,能够被多个古老宗教同时认定为“世界的中心”与“神山”的,实属罕见。在《冈底斯山海志》中,冈底斯山脉被描述为绵延横卧在昆仑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脊梁,从而支撑起令人崇敬的神山——冈仁波齐。在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藏族史籍《往世书》等典籍中,也均提及此山。据此可知,人们对冈仁波齐这座神山的崇拜,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不同的宗教赋予了冈仁波齐不同的称谓与传奇,但无一例外地都表达了对它虔诚的敬畏。在雍仲苯教、古耆那教、藏传佛教等宗教看来,冈仁波齐是宗教始祖或神明的居住之所。这些传说也确实有现实依据。据雍仲苯教经典记载:一条从冈仁波齐流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玛旁雍湖,有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东南西北四方。这一描述与地理事实基本相符。冈仁波齐一带孕育了250多条冰川,是亚洲四条大河——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发源地。这四条大河分别向西北、西南和东南方向流淌,在浩瀚历史中,为流经地区孕育了璀璨而多元的文明。而被大河滋养、恩泽的古人,从不同的方向溯流而上,跋山涉水,翻过一座座雪山屏障后目睹了大河之源,为它冠以圣名。这就解释了为何印度次大陆产生的宗教纷纷将冈仁波齐看做“世界中心”。

每年,前往冈仁波齐转山的信徒络绎不绝。除了我国藏地的居民外,还有大量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的教徒。他们会通过亚东地区的乃堆拉山口或者尼泊尔口岸,进入普兰县后,沿途磕长头、诵经,经历风霜雨雪到达神山。2017年上映的电影《冈仁波齐》,就以纪录片般的镜头,细腻真实地记录了十一位朝圣者的经历。

对于世界各地的旅人来说,冈仁波齐不仅是一座壮美的雪山,更是藏地文化的符号。正因如此,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至今还没人敢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没有人敢触犯这座“世界的中心”。

冈仁波齐转山线都有哪些?怎么样?

冈仁波齐的转山路线分为内转和外转两种。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转山都是外转,即从神山南面的塔钦客栈出发,以神山为中心环绕一周,回到原点。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宗教信仰的转山方向也有所区别。例如,苯教的信徒是逆时针转,藏传佛教的信徒则是顺时针进行。虽然方向不同,但却和谐相处,都是为了自身的信仰而行。对普通的徒步者而言,无论哪种方向都适合。

外转路线约56公里,路线不算长,但全程海拔均在4000米左右,空气稀薄,风吹日晒,仍有一定的难度。在徒步过程中,沿途将经过藏地古刹、雪山荒原,风光优美。即使把转山路线当做一条纯粹的户外旅游之路,途中也会获益匪浅。

虽然大多数转山的游客都从塔钦出发,但大金经幡广场才是真正的冈仁波齐转山入口。在这里,一颗颗石头经信徒之手被刻上经文,日积月累成为壮观的玛尼堆,象征着坚定的信仰。

告别广场上的玛尼堆和五彩经幡,前行不久,曲古寺便映入眼帘。这是转山途中经过的第一座寺庙,位于冈仁波齐峰西侧,依山而建,地势较高。这里是观赏神山西南面的最佳位置,可以清晰地看到神山金字塔形状的峰顶。按照藏地习俗,行动不便或体弱者如果无法完整转山,绕曲古寺13圈等同转一圈神山的功德。步入庙宇中,红色屋檐与白色墙体相映衬,使寺庙显得朴素又充满古韵。寺中供奉着庄严肃穆的大理石无量佛像,主殿的顶部放置了一面镜子,来这里拜寺的游客一抬头,就可以看到镜中的冈仁波齐。

从曲古寺出发后的路程,常伴大风和坑洼颠簸。初来乍到者可能会欢喜于这种天然的野趣与纯美的自然风光,但对于转山者尤其是磕头朝拜的信徒而言,可谓苦行。行走在旷野中,极目远眺是重峦叠嶂的雪山,不可避免地感到天地浩渺、己身之渺小犹如沧海一粟,一股敬畏之心便油然而生。

下一站到达位于拉曲河北岸的止热寺。这是路上的第二座寺庙,当地海拔5210米,白龙河、仲龙曲和卓玛拉曲三条河流在此汇聚。寺庙坐北朝南,正对冈仁波齐峰的北壁。止热寺是观看神山背面(北侧)的最佳地点。寺对面有三座山峰,分别象征密宗事部的三怙主观音、文殊、金刚持三位菩萨,称为“日松贡布”。作为香客的休息地,这里又是冈仁波齐转山途中唯一一处旅馆集中的区域,也是转山游客不可错过的补给点。寺庙的建筑主体为红色,远远望去,庄严的墙体伫立在蓝天之下,为这片无边旷野添上一抹奇丽色彩。寺庙的窗棱和屋檐都装饰着色彩斑斓、精美绝伦的图纹。

朝着下一个补给点行进的过程中,到达冈仁波齐峰的东北方向时,会经过一处天葬场。朝拜者在此随身脱下一件衣裳,就象征着一次死亡,据说这样可以免除一次轮回之苦。而在天葬台往前4公里后,便会来到全程海拔最高、最考验体能的地点——海拔5630米的卓玛拉山口。

过了这一关,便意味着徒步路线已经走完大半,来到了神山的东面。转山途中最后一站寺庙便坐落于此,该寺名为祖楚寺,又称“尊最普寺”。寺身颜色古雅、主次分明,寺内供奉有多座宗教人物的等身像,保存着数不胜数的石刻经文和雕像。在这里,我们可以瞥见藏地繁盛宗教文化的冰山一角。对于藏文化爱好者来说,这里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宝地。从祖楚寺继续前行约6公里,到达出口收费站。站在这里,空旷的荒原、远处雪山下的玛旁雍措尽收眼底,转山之旅也将至尾声。

在转山途中,若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定要去玛旁雍措。在藏语中,玛旁雍措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它位于冈仁波齐峰之南,由冰川融水积蓄而成,湖水呈现出清透的蓝色,湖面海拔4588米。它与冈仁波齐一样,被赋予了至高的神性,受到不同宗教的称颂。二者并称“神山圣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玛旁雍措象征着圣洁与仁慈。传说中,它的湖水不仅可以洗净肌肤的污秽

文章名称:《冈仁波齐转山线怎么样?值不值得一玩》
文章链接:http://lvyousheng.com/csm/546380.html
本站知识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