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拉萨市区,往西北方向前行大约六七千米,当你抵达根培乌孜山时,一个巨大的白色建筑群落,就会如同海市蜃楼一般,突然出现在黑色的山坳之中。这个令人惊叹的白色建筑群,就是与甘丹寺、色拉寺并称为拉萨三大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哲蚌寺,又称“白登哲蚌寺”。
在藏语中,“白登”意为“庄严吉祥”,“哲蚌”则意为“堆积的大米”。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寺庙。哲蚌寺修建于1416年,也就是明朝永乐年间,是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绛央曲杰扎西巴创立的。由于“出身”于佛教名僧之手,哲蚌寺从诞生伊始就得到了贵族家庭的极大支持,发展迅速,很快成为了当地最著名的寺庙。在五世达赖在位的时候,寺庙已经有了常驻僧人七八千,到了20世纪中叶,实际人数已经超过了1万。
世界最大的寺庙
然而,这只是哲蚌寺最不起眼的一个特色。这个坐落于海拔3800米的高度、沿着山势逐层建立的寺院,还是全世界最大的寺庙!占地20万平方米的哲蚌寺,最初拥有7个扎仓,如今经过合并,成为了洛色林、果莽、德扬、鄂巴四大扎仓。这里是藏传佛教的最高学院,也是历代达赖的“母校”,第二、三、四、五世达赖均在此坐床治理西藏。
建筑群落与自然融为一体
哲蚌寺除了前面提到的四大扎仓之外,其主要建筑还包括了甘丹颇章、措钦大殿。寺庙秉承了藏式建筑的依山而建的自然传统,从正面望去,逐级升高,错落有致。殿宇之间的连接也十分精妙,仿佛是大自然与人工智慧的完美结合,让人赞叹不已。
晒佛台——雪顿节的盛况
从西侧台阶逐级而上,进了大门,就是一座可以俯瞰山谷的平台。站在这里,滑如丝绸的暖风轻拂脸颊,在触手可及的蓝天映衬下,恍若置身于天堂般令人心旷神怡。继续往上不久,便是晒佛台,这里是为雪顿节而设立的地方。
每年雪顿节期间,寺庙里的僧人就会在这里展示一幅巨大的佛像唐卡,名曰“晒佛”。这幅唐卡巨大无比,色彩斑斓,佛像栩栩如生。每当此时,这幅巨大的佛像就会引来附近信徒和游人前来观瞻跪拜,祈求福祉。人群熙熙攘攘,香烟缭绕,场面壮观至极。如果谁能有幸目睹晒佛时的壮观场面,定能令他永生难忘。
甘丹颇章——天神宫殿的辉煌
从晒佛台往右上方前进,来到一处高台阶附近,这便是甘丹颇章。“甘丹颇章”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天神宫殿”。从名字就不难想象其中的宏伟壮丽。甘丹颇章门前的佛殿里供奉着五世达赖的佛衣,正殿内供奉着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佛像。这里也是三世达赖、四世达赖和五世达赖坐床驻锡的地方,前五世达赖都曾居住于此。自从布达拉宫修建完成之后,达赖才将住所从这里迁走。
甘丹颇章的内饰富丽堂皇,供奉的神器精妙绝伦。走进大殿,只见金碧辉煌,香气扑鼻。佛像、唐卡、经卷等佛教文物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措钦大殿——镇寺之宝的传奇
从甘丹颇章出来,西北方就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措钦大殿。“措钦大殿”在藏语中的含义就是“大法堂”。大殿中间簇立着一尊硕大的文殊菩萨像和白伞盖像,庄严肃穆,气势磅礴。在殿内,还供奉着哲蚌寺的镇寺之宝——右旋法螺。
关于右旋法螺,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当年绛央曲杰扎西巴决定修建哲蚌寺的消息传到了师傅宗喀巴那里,宗喀巴对于弟子的做法十分欣赏,于是便决定送给他一份礼物,以示祝福。然而他在自己的法库里挑来选去,始终没能找到称心如意的礼物。正发愁时,突然看到角落里闪出奇异的光芒,他立刻找来工具向下挖掘。没过多久,一个金光闪闪、带有祥瑞之气的右旋法螺便现于眼前。宗喀巴心中大喜,把这个法螺交给了杰扎西巴。杰扎西巴将其尊称为佛祖所赐予的宝物,待哲蚌寺完成之后,便从此供奉在了主建筑措钦大殿里。
在大殿的两侧矗立着两座银塔,这里供奉着三世达赖与四世达赖的骨灰。银塔高耸入云,庄严肃穆。不少信徒走过此处的时候,都会对着银塔默哀敬礼,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乃穷寺——佛教的“清华”、“北大”
此外,藏传佛教僧侣们最向往的“学府”——乃穷寺,就坐落在哲蚌寺东南500米的山腰上。这里可称得上是佛教的“清华”、“北大”,是众多僧侣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这里出身的喇嘛,每年都有不少人考上了格西学位。
“格西”,藏语意思是“博学多才”。能够考上这个学位,也是不少僧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们在这里刻苦学习,潜心修行,只为能够有朝一日成为佛教界的佼佼者。乃穷寺不仅为佛教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为哲蚌寺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和魅力。
相关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