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近广西,映入眼帘的绝大多数山峰都挺拔峻峭,仿佛大自然的杰作。从自治区的西北到中部,缓缓倾斜成一个美丽的斜面,河流曲折穿山或绕山而过,清澈的水流宛如天降甘霖。而在看不见的地下,数不清的暗河正在肆意流淌。这便是广西的招牌——喀斯特地貌,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
小心!草丛中的落水洞
在广西野外行走,你可得小心那些掩藏在草丛中的落水洞。这些落水洞小的仅有数米宽,但深度可达百米以上,它们的末端通常连通着地下暗河。说不定你会从村民口中听到这样的故事:家畜不小心掉入落水洞,隔天却在山下河边被发现。这些落水洞正是喀斯特地貌的一部分,展示了其神秘莫测的一面。
喀斯特地貌从地名到专有名词
“喀斯特(Karst)”这个词源自斯洛文尼亚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水溶解岩石”现象最先被研究,因此得名喀斯特,成为这一地貌的专有名词。喀斯特地貌还有一个更加形象化的名称——岩溶地貌。这个名称更好地解释了这种神奇地貌的形成过程:首先要有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碳酸盐岩;其次要有大量流动的水,能充分参与对岩石的溶蚀和侵蚀。除此之外,温度也是发育喀斯特地貌的必要条件,温度越高,溶蚀效率越高。广西恰好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孕育了丰富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在广西,碳酸盐岩中的碳酸钙遇到水和二氧化碳,会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岩体变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被流水带走,形成空洞(地表以下)或溶沟(地表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数个“空洞”连接而形成溶洞,细小的溶沟加深扩大,分割出峰丛、峰林,喀斯特地貌就这样形成了。
喀斯特地貌的多样形态
如果你驾车从桂西北走到桂东,你可以看到喀斯特地貌发育中期到晚期的各种形态。桂西北的喀斯特峰丛非常常见,它由喀斯特高原发育而来,山峰基座相连,多成锥状。登高远望,锥状山峰密密匝匝,连成一片。峰丛喀斯特继续发育,就成为喀斯特峰林。峰林山峰基座不相连,多成塔状,正是峰林构成了桂林山水的主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峰林中间的溶蚀洼地将继续被水溶蚀、侵蚀,面积扩大,连成小型平原,峰林成了一个个孤峰,孤峰平原便形成了。这种末期喀斯特地貌多出现在海拔较低的桂林、柳州、贺州、来宾、南宁、崇左等地。
广西的天坑奇观
如果说广西遍地是天坑,可能略有夸张,但广西大部分县市都有天坑存在,桂西和桂西北是广西天坑最密集的地方。当大型溶洞大厅继续发育,洞顶在重力的作用下崩塌,天坑就形成了。最震撼的是百色乐业的天坑群,平坦的岩层间,分布着因为地下水长期冲蚀而坍塌形成的巨大“坑洞”,仿佛地心之旅的入口。
地下喀斯特
除了壮观的地上喀斯特(正喀斯特),地下喀斯特(负喀斯特)同样看点十足。溶洞是地下水溶蚀、侵蚀、沉积等作用而形成的,可以看到令人炫目的石钟乳、石幔和石笋等景观。这些溶洞就像大自然的地下宫殿,充满了神秘和奇幻。
喀斯特并非全部
喀斯特地貌虽然是广西的主角,但在东北部与东南部的丘陵地带,你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丹霞地貌。在桂林资源县的八角寨,你就能看到兼具青、壮、老年三种形态的丹霞地貌。这些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地貌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广西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攀岩福地
广西的喀斯特峰林不仅是自然奇观,还是攀岩爱好者的天堂。在广西攀岩界有一句话:“站在阳朔的任何位置向任何方向望去,都能看到可以攀岩的地方。”喀斯特峰林的石灰岩壁表面粗糙,纹理丰富,为攀登者提供了众多的支撑点。崖壁上溶蚀形成的柱、坑、洞也远比看上去牢靠得多,对攀登新手来说非常友好。登顶后,“甲天下”的山水更是能让攀登者得到极大的视觉满足。
广西的喀斯特地貌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探险者。从壮观的峰丛、峰林到神秘的天坑和溶洞,再到攀岩爱好者的天堂阳朔峰林,每一处都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果你还没有亲身体验过广西的喀斯特地貌,那么不妨计划一次旅行,去感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震撼与美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