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苏联以美制F15为目标开始研制新一代战斗机,最终苏霍伊设计局的方案获胜,1977年,代号T10的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85年,一代名机:苏27,开始进入苏联空军服役。
苏联解体之后,苏27因获得国外订单,竟然意外地发展成了一个大家族,成为俄罗斯航空工业的一个奇迹!如今苏27家族已经拥有多种不同的改进型,其中最特别的当属苏34,名号:鸭嘴兽!
它最早是名为苏-27IB的试验机,1990年4月首飞,预生产型于1993年12月18日首飞,可惜受苏联解体带来的资金不足,直到2007年7月俄罗斯国防部才宣布正式接收苏-34。
苏-34的最大特征是其扁平的机头,这是因为采用了并列双座的设计,造成机头不得不加宽,为了减小体积只能将机头设计成扁平。还有许多其它变化,如:装甲座舱、新型数据链,最特别的尾部尾椎管装有后视雷达。
这样它演变成为一种重型战斗轰炸/敌防空压制机,通俗一点说:攻击机,以放弃制空作战为代价,尽可能加强攻击能力,既便它尚有空战的能力。该机据具使用几乎所有俄制机载武器的能力,外挂点多达12个,最大载弹量8吨。它的空重达到22吨半,比苏27原型重了5吨,最大起飞重量达到45吨,增加12吨之外,外形尺寸也有所放大。
俄罗斯一直想将苏34推向国际市场,曾经向中国极力推销,但是中国并没有接受。让人很意外的是,据说中国也搞了一个类似的歼18方案。当然了,关于歼18的编号一直是一个传说,有好几个版本,与苏34类似的设计只是其中之一,可见它至多只是一个方案研究项目。
为何中国看不上这款苏-34轰炸机呢?
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国土防空和准备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的完整和权益根据现在面对的主要安全问题所进行的军事准备,中国空中力量的主要集中在沿海方向,对手是以F-15、F-16、F/A-18和“幻影”2000组成的第三代战斗机群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所装备的高性能战斗机在整体战术性能上并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很难同时保证为JH-7和苏-34提供足够规模的护航战斗机,飞行性能更好的苏-30MKK反而更容易突破敌方拦截网。
中国空军如果依靠苏-30MKK来担负纵深打击任务,该机较好的飞行性能和对配合机种依赖性小的特点,能够使编队指挥和不同机种之间的协同更加方便和灵活,在缺乏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突防效果攻击编队一旦出现因敌方防御系统过于严密而无法突防的情况,苏-30MKK较好的对空作战能力和飞行性能也能够有效保证飞机本身的安全苏-30MKK也可以承担苏-34类似的对地(海)攻击任务,同时依靠其对空作战能力还可以进行空中优势和防空拦截作战对于先进作战飞机规模相对有限的中国空军来说,苏-30MKK在整个作战装备体系中的作用要明显超过单一用途的苏-34。
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正在大规模装备JH-7战斗轰炸机,虽然该机在对地攻击能力上与苏-34相比存在相当差距,但是因为其生产和改进完全可以依靠国内力量进行,在生产和使用成本上比较之后还有很大优势因此,JH-7依靠低廉的价格和相对适中的性能,很适合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大规模装备,而价格昂贵又很难进行国产化的苏-34在这些方面完全无法与之相比。
我们执行对地对海攻击的强5、歼轰7确实落伍,研制它们替代机型的确实必要,苏34方案也确实可列入候选方案之一。苏34属于攻击机,专门负责打击敌地面或水面目标,特别敌防空体系。其性能也确实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它拥有高机动性、高速,大载弹量,大航程,确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攻击机之一。
只是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说,苏34明确属于旧式的设计,特别是其设计并没有考虑过隐身的问题,所挂载武器也存在问题,无法使用一些大重量的武器。
苏34的原始设计没有考虑隐身问题,特别外挂武器的设计,不改的话,对隐身影响太大,改的话,内置弹仓对其的结构来说,几乎是不许可的,既便可能,也是得不偿失的。至于所使用的武器系统,特别是对我军现有的一些型号,它依然是无法胜任。
苏34的设计也许很有参考价值,但是却缺少实际吸引力,我们需要更付合时代需求的设计,比如:隐身攻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