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撒勒的耶稣,作为1世纪犹太行省和加利利的居民,其生平和教义奠定了基督教的基础。新约全书详细记载了他被罗马人钉十字架的悲剧以及三天后震撼的复活。
基督教最初是犹太教内部的一场运动,耶稣的追随者,多为犹太人,被称为使徒。耶稣如同当时众多犹太人一样,对耶路撒冷统治阶层的腐朽和物质追求深表不满,对罗马政权也怀有深刻的蔑视。然而,他死后被追随者尊为弥赛亚,这导致了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裂痕逐渐加深。在基督教受罗马帝国迫害的困境时期,一些早期基督徒的反犹太主义论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终使基督教在欧洲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历史数据显示,1920年,每10个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中就有1个基督徒;而如今,这一比例锐减至每75人才有1个。同样地,1948年伯利恒的基督徒占比高达85%,但现在,穆斯林已占据了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口。
据新约全书描述,天使加百列曾向拿撒勒的玛利亚显现,宣告她将诞下上帝之子。耶稣在伯利恒诞生,这一事件在基督教中被称为“圣诞”,而他在拿撒勒长大并开始了他的传教之旅。他的大部分活动和《圣经》中记载的神迹都发生在加利利海周边的迦百农、苛辣匝因、贝特赛达和古尔西等地。著名的登山宝训就是在迦百农的八福山上宣讲的,而主显圣容则发生在塔博尔山上。这些历史事件的地点至今仍可供游客参观。
随着耶稣的影响力在33岁左右达到顶峰,他引发了犹太人和罗马当局的恐慌。罗马长官本丢·彼拉多以煽动罪名指控耶稣,并判处他死刑。基督徒普遍认为,希伯来圣经已预言了耶稣的受难。新约全书详细描述了耶稣在最后的晚餐后被捕,受到古犹太最高法院、本丢·彼拉多以及大希律王的审判,并最终在各各他被钉十字架的悲惨遭遇。然而,书中也记载了他三天后复活的奇迹。
尽管现今加沙地区只有大约1400名基督徒居住,但他们在哈马斯占领后遭受了严重的宗教迫害,包括书店老板因改变信仰而被杀害、基督教青年会被炸毁以及多座教堂遭到袭击。
耶稣的追随者被称为基督徒,他们坚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和弥赛亚。这一信仰与犹太教形成了决定性的分歧,因为犹太人始终不接受耶稣的这一身份。另一方面,伊斯兰教虽然承认耶稣是上帝的信使和先知,但否认了他的十字架受难和赎罪之说。
关于耶稣受难和埋葬的确切地点,圣海伦娜在325年左右做出了确认,并标出了这个位置,这也是如今圣墓教堂的所在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部分动机就是为了确保基督徒能够访问这个圣地。长期以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众多圣地所有权一直是各基督教派之间争论的焦点。在耶路撒冷和伯利恒的许多圣地,事务管理仍然遵循着奥斯曼帝国时期制定的“现状协议”。在这些地区,希腊正教是最大的基督教派别,其当地成员主要是讲阿拉伯语的巴勒斯坦人。他们对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和伯利恒的主诞教堂拥有重要的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