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福建,这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枕山面海,山峦叠嶂间云雾缭绕,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水墨画;漫长的海岸线蜿蜒曲折,金色的沙滩、湛蓝的海水与点点白帆相互映衬,构成了如诗如画的海滨风光 。这里不仅有令人陶醉的美景,更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漫步在福建的古老街巷,闽南古厝的燕尾脊高高翘起,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热闹的妈祖庙中,香火鼎盛,人们虔诚地祈求着平安与幸福,传承着千年的信仰;传统的南音袅袅传来,那婉转悠扬的曲调,宛如穿越时空的呢喃,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福建的特产,就如同这片土地的文化一样,丰富多样,独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它们或是源自山川的馈赠,或是凝聚着工匠的智慧,每一样都承载着福建的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福建特产的奇妙世界,揭开福建特产前十名排行榜的神秘面纱,探寻那些隐藏在美食与工艺品背后的独特魅力。
一、茶香四溢:武夷岩茶与安溪铁观音
(一)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传奇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 武夷岩茶,作为乌龙茶中的佼佼者,宛如一位隐匿于山林间的仙子,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的产地武夷山,峰峦叠嶂,峡谷纵横,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星罗棋布,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仙境。这里的气候温和湿润,云雾缭绕,年平均相对湿度在 80% 左右 ,恰似为茶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犹如母亲的乳汁,滋养着茶树茁壮成长。
武夷岩茶最令人着迷的,当属那独特的 “岩韵”。它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妙感觉,恰似在舌尖上跳跃的精灵,又似在心头萦绕的一缕清风。当你轻啜一口武夷岩茶,茶汤入口醇厚顺滑,仿佛是丝绸在舌间轻轻滑过;香气清正幽远,如空谷幽兰,淡雅而迷人;回甘快捷明显,让你在咽下茶汤后,仍能感受到丝丝甘甜在口中回荡;滋味滞留长久,仿佛时间都为这美妙的滋味而停留。这种独特的韵味,是武夷岩茶的灵魂所在,也是它区别于其他茶叶的显著标志。
武夷岩茶的品种丰富多样,犹如一个绚丽多彩的百花园。其中,大红袍堪称岩茶之王,它的身世充满了传奇色彩。传说中,大红袍是由一位赶考的书生偶然发现,饮用后顿感神清气爽,最终高中状元,为报答茶树的恩情,他将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从此这茶树便被称为大红袍。如今,大红袍的母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仿佛是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受到人们的悉心呵护。它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香气馥郁,有兰花香、桂花香等多种香气交织,滋味醇厚回甘,令人回味无穷。
水仙茶则像是一位温婉的女子,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它的叶片较大,呈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脉清晰,宛如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制成的茶叶条索肥壮,香气浓郁,有独特的兰花香和粽叶香,滋味醇厚甘爽,汤色橙黄明亮,如同一杯金色的琼浆。
肉桂茶却宛如一位热情奔放的舞者,以其独特的桂皮香和辛辣味而备受茶客喜爱。它的茶叶条索紧细卷曲,色泽乌润,香气高锐,桂皮香浓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持久,仿佛是一场热烈的味觉盛宴。
武夷岩茶的采摘和制作工艺,更是凝聚了茶农们的智慧和心血,每一道工序都犹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采摘时,茶农们遵循着 “开面采” 的原则,选择新梢芽叶生长较成熟的叶片,仿佛在挑选最珍贵的宝石。采摘的鲜叶需无叶面水、无破损,且要保证新鲜、均匀一致,如同挑选艺术品般严格。采摘后的鲜叶要经过萎凋,在日光下或室内进行晾晒,让叶片逐渐失去部分水分,变得柔软,就像一位疲惫的旅人在休息。做青是岩茶制作的关键环节,通过多次摇青和静置,让茶叶在碰撞和发酵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香气和滋味,宛如一场奇妙的魔法。杀青则是用高温终止发酵,固定茶叶的品质,仿佛为这场魔法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揉捻让茶叶形成条索状,便于后续的加工,就像在塑造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最后,经过烘干和焙火,让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更加醇厚,仿佛是给这件工艺品增添了一份岁月的韵味。
(二)安溪铁观音:音韵悠长的茗品
“从来佳茗似佳人”,如果说武夷岩茶是一位神秘的仙子,那么安溪铁观音则像是一位温婉的佳人,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安溪,这座位于福建东南部的小城,峰峦叠翠,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里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铁观音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仿佛是大自然为铁观音量身定制的家园。
铁观音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独有的 “音韵”。这种音韵,如同天籁之音,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它是铁观音茶叶在生长、制作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品质,是大自然的馈赠和茶农智慧的结晶。当你冲泡一杯铁观音,那独特的兰花香、果香交织在一起,扑鼻而来,仿佛是走进了一个繁花盛开的果园;茶汤入口醇厚甘爽,滋味鲜醇,回甘悠长,仿佛是在品尝一道美味的甜点;汤色金黄明亮,清澈见底,如同一杯金色的美酒,让人陶醉其中。
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同样复杂而精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茶农们用心去把握。采摘时,要选择晴天的午后,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鲜叶,此时的鲜叶含水量适中,内含物质丰富,为制作优质的铁观音奠定了基础。采摘后的鲜叶要经过晒青,让阳光温柔地抚摸着叶片,使叶片中的水分适度蒸发,激活茶叶中的酶活性。凉青则是让鲜叶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休息,恢复生机。摇青是铁观音制作的核心环节,通过多次摇青,让茶叶与空气充分接触,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独特的香气和滋味,就像在进行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杀青是用高温迅速破坏酶的活性,终止发酵,固定茶叶的品质。揉捻让茶叶初步形成条索状,为后续的加工做好准备。初烘和复烘则是通过不同的温度和时间,让茶叶的水分逐渐蒸发,香气和滋味更加浓郁。最后,经过包揉和复包揉,让茶叶的条索更加紧结,外形更加美观,仿佛是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
铁观音的成品茶,外形卷曲紧结,色泽乌绿油润,仿佛是一颗颗精心雕琢的宝石。它的香气清高馥郁,如兰似桂,让人闻之欲醉;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长,仿佛是在品尝一道美味的佳肴;汤色金黄明亮,清澈透明,如同一杯金色的琼浆,让人赏心悦目。无论是在闲暇时光,还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泡上一杯铁观音,品味着它的独特韵味,感受着茶香在口中弥漫,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二、海味珍馐:连江鲍鱼与东山鲍鱼
(一)连江鲍鱼:海洋馈赠的明珠
福建,这片被大海温柔环抱的土地,孕育出了无数令人垂涎欲滴的海味珍馐 。而连江鲍鱼,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食客为之倾心。连江,这座位于福建东部沿海的小城,东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南扼闽江口,北控闽浙通衢 ,宛如一颗镶嵌在东海之滨的宝石。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仿佛是大自然为鲍鱼量身定制的理想家园。
连江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9.4℃ ,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海风,为鲍鱼的生长营造了舒适的环境。这里一年中 3 月~9 月为汛期,降雨量平均为 1561.6 毫米 ,充沛的雨水为海域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10 月~来年 2 月为秋冬季,降水量平均为 312.3 毫米 ,干爽的气候有助于保持海水的适宜盐度。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 1.4 米 / 秒 ,微风轻拂,让海水始终保持着鲜活的流动。年平均日照数为 1567.4 小时 ,充足的阳光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能量,而藻类正是鲍鱼最喜爱的食物。
罗源湾面向南,涨潮流向西,退潮流向东南,平均高潮间隙 10 时 29 分,平均低潮间隙 4 时 29 分,大潮升 6.6 米,小潮升 5.4 米,平均海面 3.8 米 ,浪平流稳,为鲍鱼提供了一个宁静的栖息之所。正常低潮水位负 1.5 米~4 米之间,正常高潮水位 2.8 米~3.8 米 ,这样的水位变化,让鲍鱼能够在不同的水层中找到最适宜的生存空间。
特有的 “栖息环境”,更是连江鲍鱼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 “三十六礁” 的天然屏障,海湾周边水质清新,盐度适中,大型海藻资源丰富 ,这里曾经是野生鲍鱼的主要产区,如今也为养殖鲍鱼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海域 “三湾”(罗源湾、定海湾、黄岐湾)属于外海性海湾,总面积 560 平方公里 ,又位处台湾海峡南北寒暖交汇海域,生态环境良好,适合贝类养殖和藻类养殖 ,为连江鲍鱼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连江海域养殖海带、紫菜、江蓠等藻类历史悠久,海区藻类繁殖多,海带、江蓠产量大 ,为连江鲍鱼的养殖提供了丰富的新鲜饵料。这些新鲜的藻类,就像是大自然为鲍鱼准备的美味佳肴,让鲍鱼在生长过程中汲取了充足的营养。
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生长的连江鲍鱼,体肥壳艳、鲍肉细嫩、味道鲜美独特、营养丰富 ,宛如一位养尊处优的贵族。活体连江鲍鱼鲍壳质地坚硬,仿佛是一层坚固的铠甲,保护着里面鲜嫩的鲍肉;软体部分比例高,肉质肥厚,呈黄白色,富有弹性 ,就像一块 Q 弹的果冻;腹足吸附力强,能够紧紧地附着在礁石上,抵御海浪的冲击。干制鲍鱼形态完整,外观呈不透明状麦芽糖色,肉质肥厚且有韧性,外表稍有白霜,有碳烤的清香 ,让人闻之垂涎欲滴。
连江鲍鱼的美味,让人欲罢不能。清蒸连江鲍鱼,是最简单却又最能体现其原汁原味的做法。将新鲜的鲍鱼洗净,放入蒸锅中,大火蒸上几分钟,待鲍鱼的香气弥漫开来,即可出锅。此时的鲍鱼,鲍肉鲜嫩多汁,入口即化,只需蘸上一点点生抽,那鲜美的味道便在口中散开,让人陶醉其中。红烧连江鲍鱼,则是将鲍鱼与浓郁的酱汁完美融合,鲍鱼吸收了酱汁的醇厚味道,变得更加香浓可口。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鲍鱼煲汤也是一绝,将鲍鱼与鸡肉、排骨等食材一起炖煮,鲍鱼的鲜美融入到汤中,让汤变得更加浓郁鲜美,喝上一口汤,吃上一块鲍肉,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被一扫而空。
(二)东山鲍鱼:南海上的珍宝
在福建东南沿海,有一座美丽的海岛 —— 东山岛,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海的碧波之上。这里的海域,犹如一片神秘的蓝色宝藏库,孕育出了被誉为 “南海上的珍宝” 的东山鲍鱼 。
东山岛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海域环境,这里潮流通畅,水域洁净,无污染 ,仿佛是一片被大自然精心呵护的净土。海水清澈见底,阳光可以毫无阻碍地穿透海水,为海底的生物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水温常年保持在适宜鲍鱼生长的范围内,盐度在 30% 以上 ,这样的海水条件,为鲍鱼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温床。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东山县就开启了鲍鱼人工繁育的探索之旅,如同一位勇敢的开拓者,在未知的领域中不断前行。70 年代,他们在全国率先成功培育出鲍鱼苗 ,开创了国内皱纹盘鲍南方海区人工育苗的成功先例,为鲍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0 年代以后,东山县先后引进九孔鲍、黑鲍、皱纹盘鲍、西氏鲍、绿盘鲍(皇金鲍)等品种 ,不断丰富鲍鱼的家族成员,推动全县鲍鱼养殖产业如火箭般飞速发展。2014 年,“东山鲍鱼” 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这无疑是对东山鲍鱼品质的高度认可,也让东山鲍鱼在市场上声名远扬。
东山鲍鱼以其独特的品质,在众多鲍鱼品种中脱颖而出。它肉质细嫩,口感鲜美,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的美味画卷;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碘、钙、铁等矿物质 ,是滋补身体的绝佳食材,就像一位贴心的营养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东山岛,鲍鱼的养殖模式丰富多样,每一种模式都蕴含着渔民们的智慧和对大海的敬畏。陆基工厂化养殖,就像是为鲍鱼打造的一座现代化的豪华宫殿,育苗阶段以这种模式为主,部分地区为了避免台风、高温等自然灾害,也会阶段性采用。浅海养殖包括筏架式养殖和延绳式养殖 ,是目前东山鲍鱼养殖的主要模式。在广阔的海面上,一排排筏架和延绳整齐排列,上面挂满了养殖鲍鱼的网箱,仿佛是一片海上的绿色森林。“南北接力” 养殖则是一种创新的养殖模式,每年 4 – 5 月份,渔民们会将养殖满一年的一龄鲍鱼移至北方海域继续养殖 “度夏”,10 月份再移回东山海域养殖或在北方直接出售 ,这样巧妙地避开了南方高温期对鲍鱼生长和存活造成的不良影响,让鲍鱼始终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从 2013 年到 2023 年间,漳州市鲍鱼养殖规模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产量从 1.04 万吨增加到 2.47 万吨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鲍鱼也成为了漳州市渔业产业的重要支柱。2023 年,2.47 万吨商品鲍鱼和 92.1 亿粒鲍鱼种苗从漳州走向全国 ,走进了街头巷尾的餐馆,也走进了百姓的餐桌,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东山鲍鱼的鲜美。
挑选东山鲍鱼也有小窍门。要仔细观察鲍鱼的外形,肉质肥厚的比肉质干扁的要好,底部宽阔的比瘦长的要好 ,就像挑选水果时,要选择饱满圆润的一样。正常的健康成年鲍鱼,肉足的色泽是乳黄色的且没有异味 ,一般吸附力越强的鲍鱼生命力越强,说明它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充足的营养,身体更加健康。如果购买干鲍,则以个头大小均匀、肉质厚实、表面洁净、体干坚硬、无异味者为佳 。
东山鲍鱼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都能带给人们不同的味觉享受。清蒸东山鲍鱼,是保留其原汁原味的经典做法。将鲍鱼洗净,在鲍肉上划几刀,放入蒸锅中,加入葱姜蒜等调料,大火蒸熟。清蒸后的鲍鱼,鲍肉鲜嫩,汁水丰富,入口便能感受到大海的鲜美。蒜蓉鲍鱼也是一道深受欢迎的美食,将蒜蓉炒香,铺在处理好的鲍鱼上,再放入烤箱或蒸锅中烤制或蒸熟。蒜蓉的香味与鲍鱼的鲜美相互交融,让人欲罢不能。鲍鱼还可以用来炖汤,与土鸡、茶树菇、竹荪等食材一起炖煮 ,炖出的汤浓郁鲜美,营养丰富,是一道滋补的佳品。
三、山珍滋补:古田银耳与武夷山红菇
(一)古田银耳:白色的养生精灵
在福建的山水之间,不仅有令人陶醉的茶香和鲜美的海味,还有来自山林深处的山珍滋补佳品,它们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珍宝,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古田银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如同一颗白色的养生精灵,在古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绽放着光彩。
古田,这座位于福建闽东山区的小城,宛如一个被大自然宠爱的孩子,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这里冬暖夏凉,空气湿润,仿佛是为银耳量身打造的温馨家园。20 世纪 50 年代,为了建设我国第一座地下水电站 —— 古田溪水电站,古田人舍弃了千年旧城,任它被淹没在水电站蓄水形成的翠屏湖下 。然而,翠屏湖每日散发着大量水汽,独特的小气候却滋养着银耳的生长,反哺着古田人民。古田县地处鹫峰山脉南端,以中山山地为主,大部海拔 500 米以上 ,地势西、中、北部高,西南、东南低,溪谷相间 。气候属中亚热带型,夏长冬短,春秋对峙,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兼之 。年均气温 16 – 21℃,年降雨量 1400 – 2100 毫米,日照时数 1894.9 小时,无霜期 276 天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成为驻留暖湿气流的 “聚宝盆”,再加上两大水库散发出来的大量水分,形成这里独特的气候环境,成为银耳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仿佛是大自然精心为银耳准备的温床。
古田银耳,宛如一朵盛开的白色花朵,绽放着迷人的光彩。它淡黄无暇、亮泽通透 ,耳片全部展开,没有小耳蕾,形似牡丹花或菊花,朵直径 12 厘米 – 16 厘米,朵鲜重 150 克 – 250 克,耳片呈粉白色、下垂,弹性变差 ,仿佛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不仅外观美丽,营养价值也极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D 等 ,是养生滋补的佳品,就像一位贴心的营养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古田银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都能带给人们独特的味觉享受。炖汤是最常见的做法,将银耳与红枣、枸杞、莲子等食材一起炖煮,炖出的汤香甜可口,营养丰富,仿佛是一碗来自大自然的琼浆玉液。银耳糖水也是一道深受欢迎的甜品,将银耳泡发后撕成小片,加入适量的冰糖和清水,蒸煮 20 分钟即可 。煮好的银耳糖水,口感细腻滑嫩,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银耳还可以用来煮粥,与糯米、红枣一起放入电饭煲中煮熟 ,煮出的粥软糯香甜,充满了银耳的清香。凉拌银耳则是一道清爽可口的凉菜,将泡发后的银耳用清水洗净,切成细条,加入适量的香油、醋、酱油、葱姜蒜等调料,拌匀即可 。凉拌后的银耳,口感爽脆,味道鲜美,是夏日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武夷山红菇:山林中的红宝石
在武夷山的茂密森林中,隐藏着一种珍稀的山珍 —— 武夷山红菇,它宛如一颗璀璨的红宝石,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武夷山,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山,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红菇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条件。这里的丹霞地貌与浓密森林相互映衬,原始森林中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许多稀有和濒临绝灭的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 ,仿佛是一个神秘的自然王国。
武夷山红菇的生长环境极为苛刻,仿佛是一位挑剔的公主,只青睐特定的环境。它只能生长在海拔 1000 至 1500 米的高温高湿环境、以及武夷山区的红砂岩上 ,并且需要在大片温润潮湿的原始森林中才能茁壮成长。它的采摘难度也非常大,充满了挑战。红菇目前还无法进行人工种植,采摘时间也非常短暂,仅在夏秋凌晨的几个小时 ,1 – 3 天之后正红菇就会自行腐烂 。采菇人需要在半夜就要动身,爬上陡峭的山坡,在茂密的灌木丛中寻觅珍贵的红菇 。采摘时还要分外小心,既要提防毒蛇,也不能混淆了相似的毒蘑菇 。往往一大背篓重约几十斤的鲜红菇,晒干之后只有几斤重,比例约为 10:1 ,实属不易,这也使得武夷山红菇显得更加珍贵。
武夷山红菇不仅珍稀,还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仿佛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据《本草纲目》所载:“红菇味清、性温、开胃、止泻、解毒、滋补、常服之益寿也” ,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成份,风味独特,香馥爽口 。它具有补血健体,祛湿防癌、抗血脂、防心脏病和软化脑脉、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治疗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清凉解毒及治疗贫血、水肿、营养不良和产妇出血过多等疾病 ,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 ,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细润,对防治产妇贫血有独到的效果 ,是具有特殊食疗价值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武夷山红菇的烹饪方法也很丰富,每一种做法都能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红菇炖鸡是一道经典的菜肴,将红菇与鸡肉一起炖煮,鸡肉的鲜嫩与红菇的鲜美相互交融,炖出的汤浓郁鲜香,营养丰富,仿佛是一碗充满魔力的滋补汤。红菇煲汤也是一绝,与排骨、猪蹄等食材一起煲汤,红菇的香味融入到汤中,让汤变得更加鲜美可口,喝上一口汤,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被一扫而空。
四、水果甜心:琯溪蜜柚与永春芦柑
(一)琯溪蜜柚:甜蜜多汁的柚中珍品
“闽中诸果,荔枝为美人,福橘为名士,若平和抛则侠客也,香味绝胜。” 在福建的水果家族中,琯溪蜜柚宛如一位豪爽的侠客,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的产地平和县,地处福建漳州西南,是国家级生态县,原中央苏区县,素有 “八县通衢”“五江之源” 和 “漳州水塔” 之称 ,宛如一颗镶嵌在闽南大地上的明珠。
平和县地处北纬 24 度,这里气候温润,水量充沛,阳光雨露充足,1891 – 2655 小时的年均日照,全年 350 多天的无霜期 ,仿佛是大自然为蜜柚精心打造的温暖摇篮。这里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就像为蜜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宝藏,让种植出来的蜜柚口感更加爆棚。
琯溪蜜柚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 500 多年历史 ,清乾隆年间被列为朝廷贡品,备受皇家喜爱。它还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相传同治皇帝爱极了琯溪蜜柚,曾赠赐印章一枚作为贡品标识和禁令,在琯溪蜜柚未成熟时就印识其上,民间又称 “皇帝柚” 。
如今,平和县被誉为 “世界柚乡”“中国柚都” ,全县种植蜜柚面积 70.7 万亩,年产 130 万吨,产值 50 亿元,涉柚产值 100 亿元以上 ,连续保持全国县级柚类品牌、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市场份额、出口量六个第一 ,成为百姓的 “致富果”,全县 90% 的农业人口从事涉柚产业,农户收入 80% 依靠蜜柚产业 。
琯溪蜜柚果大皮薄,就像一个外表坚硬,内心柔软的巨人。它的瓤肉籽小,宛如一个个小巧的珍珠;汁多清甜,咬上一口,那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爆开,仿佛是一场甜蜜的烟花秀;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都很高 ,是营养丰富的健康水果,就像一位贴心的营养师,时刻呵护着人们的健康。它的果实倒卵形,金黄色的外皮散发着迷人的香气,仿佛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果肉晶莹透明,砂囊纺缍形,瓢囊约有 2/3 的砂囊排列横直自然镶嵌,纤维嫩,果汁多,风味酸甜适口 ,让人回味无穷。
琯溪蜜柚的吃法多种多样,每一种都能带给人们不同的味觉享受。直接食用,是最能品尝到它原汁原味的方式,剥去外皮,一瓣瓣果肉放入口中,那清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让人陶醉其中。制成果汁,将蜜柚果肉榨汁,加入适量的蜂蜜和冰块,一杯清爽可口的蜜柚汁就诞生了,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仿佛所有的暑气都被一扫而空。制作成蜜柚果酱,将蜜柚果肉与冰糖、柠檬汁一起熬制,制成的果酱可以涂抹在面包上,或者用来制作甜点,那浓郁的香味和酸甜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二)永春芦柑:柑中翘楚的甜蜜滋味
在福建的水果世界里,永春芦柑宛如一位优雅的公主,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 ,山地土壤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 ,仿佛是大自然为芦柑精心打造的温馨家园。这里是著名的 “中国芦柑之乡” ,永春芦柑凭借独特的品质特征,在同类水果中具有很好的口碑,名气享誉海内外 。
永春芦柑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查考史书,永春县原本没有柑桔栽培记载,明清县志仅记有与柑桔同科的果树如风柑、佛手柑、橙等 。1932 年,漳州有一批柑桔苗木进入永春栽种,但成活率很低 。直到 1953 年,印尼老华侨尤扬祖先生回到永春县达埔乡老家,在达埔猛虎山独资开辟柑园,引种芦柑名种,办起了华侨垦植场,成为芦柑上山的倡导者 。从此,永春芦柑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永春芦柑果实硕大,扁圆或高扁圆形,顶部微凹,间有 6 – 8 条放射状沟纹 ,仿佛是一个精心雕刻的艺术品。果实横径多为 6 厘米 – 9 厘米,果形指数 0.70 – 0.85,单果重 120 克 – 160 克 ,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充满了质感。果皮橙黄色至深橙色,中等厚,色泽鲜艳,果实较坚硬紧实,易剥皮 ,轻轻一剥,就能感受到它的温柔。囊瓣肥大,长肾形,9 瓣 – 12 瓣,易分离 ,每一瓣果肉都饱满多汁。果肉质地脆嫩,汁多化渣,甜酸适度,风味浓郁 ,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让人吃了还想吃。
永春芦柑不仅美味可口,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人体健康 。每 100 克永春芦柑中维生素 C 含量达到 42 毫克以上 ,能够满足人体对应日需求量;还含有钾、钙、磷、锌、镁等多种微量元素 ,维生素 C 与其他微量元素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机体抵抗力与新陈代谢功能 ,是健康养生的佳品。
永春芦柑的食用方法也很丰富,直接食用,感受它的清甜多汁,是最常见的吃法。将芦柑榨汁,加入适量的蜂蜜和冰块,一杯清爽的芦柑汁就做好了,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别提多惬意了。芦柑还可以用来制作水果沙拉,与苹果、香蕉、草莓等水果一起搭配,再淋上一些酸奶,营养又美味。用芦柑制作罐头也是不错的选择,将芦柑去皮去籽,放入糖水中煮熟,装入罐头瓶中,密封保存,随时都能品尝到芦柑的美味。
五、传统工艺与特色美食:福州脱胎漆器与福州鱼丸
(一)福州脱胎漆器:指尖上的艺术瑰宝
在福建的文化宝库中,不仅有令人陶醉的茶香、鲜美的海味、滋补的山珍和甜蜜的水果,还有独具魅力的传统工艺和特色美食,它们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福州脱胎漆器,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它如同一门指尖上的艺术瑰宝,展现着福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 “三宝” ,被誉为 “东方黑宝石”,享誉国内外。它的制作工艺独特而复杂,凝聚着福州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脱胎,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粘剂,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另一种是木胎及其它材料胎,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同 。
福州脱胎漆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发展于清乾隆年间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的漆艺人沈绍安在一座寺庙中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 。他从中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此后,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
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的特点就是轻,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 。它的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其传统髹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 ;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 ,并且把髹漆技艺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艺术结合起来,使漆器的表面装饰琳琅满目 。
福州脱胎漆器的产品种类繁多,涵盖了实用和欣赏两大类 。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 ,气势恢宏,彰显着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范;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 ,精致小巧,展现出细腻入微的工艺之美,共有 18 类 1200 多个花色品种 。
在艺术收藏领域,福州脱胎漆器备受青睐,许多精美的作品被博物馆和收藏家珍藏 ,成为了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它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佳品,用脱胎漆器制作的茶具、餐具等,不仅美观大方,还具有耐温、耐酸碱腐蚀等优点 ,为生活增添了一份优雅和品质。
(二)福州鱼丸:舌尖上的福州记忆
如果说福州脱胎漆器是指尖上的艺术瑰宝,那么福州鱼丸则是舌尖上的福州记忆,它如同一首悠扬的民谣,诉说着福州的饮食文化和百姓的生活故事。福州鱼丸,又称 “鱼圆”“鱼腐”“鱼脯” ,是福州的传统特色名菜,与肉燕、线面并列为福州特有的 “三绝” ,在福州有着 “无鱼丸不成席”“没吃过鱼丸就不算来过福州” 的说法 ,足见福州人对鱼丸的喜爱。
福州鱼丸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福州人的智慧和匠心。要精选肉质厚实细嫩、洁白刺少的海鱼或淡水鱼,多用鳗鱼、马鲛鱼、小鲨鱼等 ,这些鱼就像是制作鱼丸的上等食材 “宝藏”。先剔骨剁茸,把鱼肉剁成洁白晶亮的鱼茸 ,这一步需要厨师拥有精湛的刀工,仿佛在进行一场艺术创作。加甘薯(地瓜)粉搅拌均匀 ,地瓜粉就像是鱼丸的 “魔法粘合剂”,让鱼丸更加 Q 弹有嚼劲。再包以猪肉等馅料,制成丸子 ,这个复杂的传统鱼丸手工制作过程被称为 “打鱼丸” ,“Q 弹” 食感由此而来 。“打鱼丸讲究手法和刀工,轻重缓急都是讲究,直接影响鱼丸的口感,体现鱼丸师傅的功夫高低,有学问 。” 鱼丸下入汤中煮沸捞出,根据个人喜好加之葱花等小料,鲜香味美 ;煮好的鱼丸,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 。咬上一口,鲜嫩的鱼肉和鲜美的汤汁在口中交融,那美妙的滋味仿佛是大海与大地的深情拥抱,让人回味无穷。
福州鱼丸的历史,与福建的海洋文明息息相关。从新石器时代的渔猎采集,到汉唐宋元的舟车楫马,再到明代郑和下西洋、陈振龙引进番薯 ,最终从 “一条鱼” 演变成了 “一粒丸” ,诞生了现代的福州鱼丸 。清末,福州菜中已有 “七星鱼丸” 之名 。民国时期,福州城的鱼丸店、鱼丸摊不下百家,肩挑鱼丸担沿街过巷,常用汤匙敲打碗叫卖,生意兴隆 。如今,福州的永和鱼丸、秋官郞鱼丸、海欣鱼丸、大福星鱼丸等一批百年老店以及知名鱼丸店蓬勃发展 。其中,永和鱼丸制作技艺已被列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刘景舒介绍,20 世纪 20 年代,其祖父刘二弟(又名刘必松)跨越海峡到台湾,在永和市一家小食店落脚,以娴熟的打鱼丸技艺打工 。回到福州后,刘二弟开起鱼丸店,并冠以 “永和” 招牌,以让后人记住他在台湾永和市的艰辛打拼 。“永和鱼丸” 由此始创,“有鱼香而不见鱼腥”,备受食客喜爱 。
福州鱼丸不仅是一道美味的食物,更承载着福州的饮食文化和百姓的情感。它象征着团团圆圆,寄托着福州人美好的祈愿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对于老福州人来说,鱼丸是儿时的美好记忆 。福州塔巷的永和鱼丸历史博物馆和连江的福州鱼丸博物馆,都记录着福州鱼丸的 “前世今生” 。如今,福州鱼丸年销售 30 亿粒,约占中国 50% 市场份额,相当于全国每两粒鱼丸就有一粒来自福州,并远销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建、广东的千余家肯德基餐厅也在销售福州鱼丸 。对于 300 多万祖籍福州的海外华侨华人来说,福州鱼丸是他们的思乡菜 。
六、福建特产的魅力与意义
福建,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孕育出了无数令人难以忘怀的特产。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福建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以其独特的 “岩韵” 和 “音韵”,成为福建茶文化的杰出代表。它们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茶农们智慧与心血的结晶。从茶叶的采摘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茶农们对茶叶的热爱和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在那一杯杯香茗中,我们品味到的不仅是茶叶的醇厚滋味,更是福建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连江鲍鱼和东山鲍鱼,这两种来自大海深处的美味,以其鲜嫩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为海鲜中的珍品。它们生长在福建那得天独厚的海域环境中,得益于大自然的精心呵护。无论是清蒸、红烧还是煲汤,鲍鱼的鲜美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让人们感受到大海的慷慨与馈赠。
古田银耳和武夷山红菇,这两种来自山林深处的山珍,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美味口感,成为养生滋补的佳品。古田银耳的洁白无瑕,武夷山红菇的珍稀难得,都让它们在众多山珍中脱颖而出。它们是大自然对福建人民的厚爱,也是福建独特地理环境的产物。
琯溪蜜柚和永春芦柑,这两种甜蜜多汁的水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为福建水果中的佼佼者。琯溪蜜柚的果大皮薄、汁多清甜,永春芦柑的果实硕大、酸甜适度,都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甜蜜与美好。它们是福建水果文化的代表,也是福建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福州脱胎漆器和福州鱼丸,这两种传统工艺与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味口感,成为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脱胎漆器的轻巧坚固、色泽鲜艳,福州鱼丸的弹牙口感和鲜美的汤汁,都让人们在欣赏和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福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们是福建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福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福建特产前十名,每一种都承载着福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它们不仅是美食和手工艺品,更是福建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它们见证了福建的发展与变迁,也成为了福建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桥梁。
亲爱的朋友们,福建的特产正等待着您去品尝和探索。让我们踏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亲身感受福建特产的独特魅力。相信在品尝和了解这些特产的过程中,您会对福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会被福建的文化和风情所深深吸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