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漪园的历史故事简介
上海佛教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年),相传龙华寺和静安寺都是在这一时期创建的。随着上海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以及历代统治者对佛教的扶持,上海佛教不断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海佛教海纳百川,集东西南北之长,被称为海派佛教,拥有显赫的地位。截至目前,上海佛教已开放寺庙120余座,信众难以精确统计。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魔都上海人气最高的八大寺庙吧。
一、静安寺
静安寺初名沪渎重玄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地处上海市中心繁华的静安商区,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庙。寺院的建筑风格融合藏式寺庙,大雄宝殿中供奉的银佛重达15吨,牟尼殿玉佛比上海玉佛寺的玉佛还要大得多。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远观整座寺庙,一片金色的屋顶,尤为显眼。周围高楼林立,与清修的寺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静安寺香火旺盛,每逢菩萨生日、纪念日,寺庙都会举行法会,每年阴历四月初八,还会举行3天的庙会。
静安寺整个庙宇为前寺后塔的格局,由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构成。静安寺的建筑风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静安寺建筑风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一层最里面的西北角,是静安佛塔,塔的顶部有一大四小五幢藏式四面塔装饰,塔内供奉868尊佛像和许多密宗珍宝,不过这座塔一般是不让游客进去的。寺院内有一个四方形的大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座用15吨白铜铸造的大香炉,每天前来上香的香客络绎不绝。
二、东林寺
东林寺原名观音堂,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始建于元朝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供奉观世音菩萨,延祐四年(1317年),改名为东林禅寺,是上海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寺庙之一。东林寺七百年来香火长盛,但却因遭遇战乱、火灾而屡废屡建。不同于那些朴素的寺庙,这里的建筑非常壮美恢弘。在这里可以看到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高的铜门”千佛门、最高的室内千手观音圣像、国内独有的室外五百罗汉山,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佛教氛围。
东林寺建筑风格独特,寺庙主体建筑依着一座高大的仿假山建筑而建,形成山寺合一。整座寺院分圆通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善财阁、佛头像、千佛门、钟楼、鼓楼、金愿桥、五佛冠、金莲池等景点。进入东林寺需先过三门,而后可看到金莲池,池正中为国内首创的景泰蓝佛像尊“善财童子”,堪称“东林一绝”。五佛冠是整个寺最有特色的建筑,佛头高22米,鼻子是观音,鼻孔是两个龙头,嘴巴是莲花座,眼睛是飞天,耳朵是护法神,震撼到无以言表。
三、龙华寺
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路,建于三国孙吴赤乌五年(242年),是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古刹之一。在三国时期,这里是东吴的地盘,据传龙华寺是东吴王孙权为了孝敬母亲而建的古寺,以佛经中弥勒萨在龙华树下成仙的典故而命名。龙华寺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期间遇到多次破坏和重修。进入龙华寺首先看到龙华塔,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七层八角形之木塔,原塔已毁,现今这座塔是1954年按照宋代规格修复的。出于保护的需要,游人只能在塔外面游览。
龙华寺建筑为宋代的伽蓝七堂制,其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为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在封闭庭院内的方丈室、藏经楼,共六进殿堂。比较特别的是其他寺庙的第一殿一般为天王殿,龙华寺的第一殿却是弥勒殿,突显了寺庙推崇弥勒的特点。大雄宝殿庄严肃穆,正面是如来佛、文殊、普贤三尊金身,背面是精美的海岛观音像,大殿两侧沿壁刻着二十诸天和十六罗汉。寺的东西两边有钟鼓楼,东西偏殿有观音殿,另有罗汉堂。在三圣殿东有染香楼和牡丹园。
四、玉佛禅寺
玉佛禅寺也称玉佛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始建于清光绪8年(1882年),因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属于禅宗临济法系,修习禅法,故又名玉佛禅寺,与龙华寺、静安寺同为沪上名刹。玉佛禅寺是一座仿宋殿宇建筑,布局严谨,结构和谐,气势宏伟。寺内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左右两侧有卧佛堂、观音殿、铜佛殿和斋堂,错落有致。每逢初一、十五或佛教传统节日,善男信女,三皈居士,接踵而至。院内香烟缭绕,福烛高照,都市风光中的丛林名刹,超凡脱俗、别具韵味。
玉佛寺最出名的是清末普陀山慧根法师从缅甸请回的两尊玉佛,一尊在玉佛楼内,是高1.92米的释迦牟尼坐佛像,佛身上装贴的金箔和镶嵌的宝石光彩夺目,为“镇寺之宝”。在玉佛楼的天花板顶,还塑有镏金佛像500尊。另一尊在寺庙西侧的卧佛堂内,是长96厘米的释迦牟尼卧佛像,按照释迦牟尼80岁圆寂时的摸样打造,侧身而卧,右手支头,神态安详。卧佛的对面,近代由新加坡信徒捐赠,新增了一座长约4米的玉制卧佛。寺内还有文物室,藏有北魏、唐、宋、元、明、清历代珍贵文物。
五、真如寺
真如寺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庙,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兰溪路,创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元延祐七年(1320年),妙心和尚将其移至今址,改名为真如寺,是上海著名的佛寺。上海普陀区境内曾有过不少寺庙,但绝大多数都已废毁,留存下来的寺庙,以真如寺为建寺最早、影响最深。白墙黑瓦的庙宇处处透着古风,这里数百年来香火一直旺盛。比起其他的上海名刹,真如寺显得更为安宁,佛教的庄严感也更胜,对于喜好清净的香客来说,这里绝对是个闹中取静而又犹存古风的祈福胜地。
真如寺整个寺院布局规整,最显眼的建筑是五十余米高的仿宋元式九级方塔。寺内主要建筑还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大雄宝殿为元延祐七年所建,历经六百余年沧桑,至今仍保持着元朝寺院建筑风貌,极具历史价值,被列为国家级文物。观音殿的观音塑像和浮雕均雕造精美,仪容庄严。寺内藏有《大正藏》、《ヤ字绩藏经》等各种版本大藏经四部及其他佛教经典。另外,寺内还有一株树龄达七百年左右的古银杏树,老干婆娑,掩映於梵刹之间,堪为佳景。
六、宝华寺
宝华寺又称惠济宝华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高平路,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是一座具有宋代江南建筑风格的寺院,是闸北广大佛教信徒敬香礼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闸北的一道神秘庄严的风景线。无论是殿宇的建筑细节,还是佛像的雕塑都是那么的精湛,就连建筑周围石栏石板也雕刻得那么的美观。宝华寺在明、清两朝曾两度重建,后由惠生慈善社施资,添设病院、校舍、残废院、放生池等设施。1937年,宝华寺被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火毁坏,仅存大殿。现寺院是2001-2006年重修的。
宝华寺建筑群分布在一个超过4万平方米的广场上,主要有山门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以及观音殿等大小殿堂楼宇,全部金碧辉煌。新的殿宇由于采用了钢筋水泥结构,博采古今之建筑构思,全造得高大宽敞,宏伟美观。特别是左右两侧的钟楼和鼓楼,仿照北京雍和宫修建的屋顶,与其他寺院大为不同。宝华寺天王殿前,还有一棵金光灿灿的菩提树,也是宝华寺的一个重要标志。宝华寺里面没有进香的地方,宝华寺的几个大香炉安置在广场的东南角,香客在这里焚香不会觉得拥挤。
七、云翔寺
云翔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解放街,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约公元505年),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南翔古镇的镇名即出自这座古寺。来到云翔寺,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匾额上刻的不是云翔寺而是留云禅寺,这是因为原上海南市区内有座名寺叫留云寺(始创于1876年),抗战时期毁于战火,后经过佛教界多方努力,使该寺迁移至现在的云翔寺址,使两寺合二为一,续接香火。云翔寺地处南翔老街的尽头,规模宏大而较为清净,在这里可以礼佛和游览,庄严的氛围和清幽的环境能让人净化心灵。
云翔寺古时曾名噪江南、香火相当旺盛,但由于各种天灾人祸的摧残,如今能见证建寺历史的仅有双塔一对、及散落在古猗园内的唐石经幢和宋普同塔。如今的云翔寺是在旧址上复建而成的,是一座完整的仿唐寺庙。整座寺院以钢筋、水泥混凝土仿木所建,殿堂气宇恢宏、简洁自然。在寺庙中轴线上布置主要殿堂: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左右对称布置伽蓝殿、大势至殿、钟楼、鼓楼、文殊殿、普贤殿、上客堂、僧寮等,并有迥廊围绕。此外,在地下还建有功德堂、万佛堂。
八、宝山寺
宝山寺曾名梵王宫、玉皇宫、宝山净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罗溪路,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清乾隆二十七年重修,此后岁月更替,寺院迭经兴废。1988年开始恢复道场。可惜当时因缘条件不足,未能从容总体规划,终存诸多缺憾。宝山寺自2002年起移地重建,2011年宝山寺开山500周年之际移地重建落成,并获得国家建筑最高荣誉奖项鲁班奖。现今的宝山净寺是严格按照晚唐时期风格及施工工法,采用非洲进口红花梨木,不用一根铁钉的榫卯工艺所新修的寺院。
宝山寺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规模居沪上佛教寺院之首。其中宗教核心区占地20亩,建筑有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殿、伽蓝殿、祖堂、佛堂、藏经楼、法堂、方丈室、斋堂、僧寮等;山门、广场用地16亩,建筑有山门、东西侧门、连廊等。另外,宝山寺第二期工程,包括一个七层宝塔、庭院,阁、楼、台、水榭、水池、牌楼、廊桥等的花园,也已在2017年底建成,建筑同样采用非洲红花梨纯木结构,充满浓郁古风。宝山寺佛教氛围浓郁,房檐铜铃声声,令人流连忘返。
2. 古漪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上海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繁华、发达、时尚、魔幻、海派。同时,上海又是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上海郊区有着不少千年古镇。这些古镇既有着江南水乡河湖纵横,小桥流水的风景、韵味,又有着不少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人文景观。比如青浦白鹤镇辖下的青龙村,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时就是上海对外贸易的港口了,后来由于水道淤浅渐窄,大船难以出入在宋朝时才衰落了。如今,青龙村还在,村上走过千年风雨,历经磨难,几度兴衰的遗迹还在,一千多年前建的青龙寺、青龙塔还在。抚今追昔,不禁让人思绪万千啊!上海各个古镇人文积淀都十分深厚,青砖黛瓦的民居、古朴的建筑物、幽静的寺庙、种种遗迹有很多很多,等候着你去怀古追念。
上海豫园九曲桥
上海有好几个美丽的古典园林。豫园、曲水园、醉白池、秋霞圃、古猗园…..这些园林都有些年份了,松江的醉白池、嘉定的秋霞圃都始建于宋朝年间;豫园、古猗园明朝时就有了。这些古典园林古木葱茏,亭台密布,回廊曲径,彰显了古典园林古色古香的独到的美,是游憩的好地方。真是不去苏杭,上海也有着天堂了。
川沙古城墙
上海还有着几百年前的古城墙。古城墙尚存着最长的一段在川沙镇上,有近80米,还有城门一座。在市中心的人民路大境路和人民路露香园路口,在南汇第一中学,在嘉定县城,在金山卫镇,在奉贤万佛阁内都有着古城墙。这些历经沧桑的古城墙是上海人民守望乡土,抵御倭寇入侵的历史见证。上海还有明朝时修筑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奉贤柘林一条全长约3.9公里,用青石和花岗石垒砌而成的抗击惊涛骇浪的海上“万里长城”。古城墙、海上“万里长城”也等候着你去凭吊怀古。
上海外滩
上海外滩有着很多大楼。这些大楼都是在1843年上海开埠后建造的,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众多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群”。这些大楼北起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是外滩建筑群的精华所在,是上海的标志建筑群。亚西亚大楼、有利大楼、日清大楼、中国通商银行大楼、电报大楼等都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弥足珍贵的优秀历史建筑比比皆是,都是可以去观摩去看看的。武康大楼不就是当下网红的打卡地了吗?
陈云故居
上海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城市,名人故居有很多。乌泥泾上黄道婆故居、老城厢乔家路九间楼徐光启故居、青浦练塘镇上陈云故居、山阴路大陆新村里的鲁迅故居、香山路上的孙中山故居、武康路上的巴金故居、川沙镇上的黄炎培故居……故居各有特色,各有历史,也留待着你去相识去了解。
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上面的举例只是挂一漏万而已。上海还有着古文化遗址,这就是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广富林遗址、马桥遗址、青龙镇遗址。这些文化遗址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青浦崧泽遗址里有着上海最早的水稻、上海最早的先民踪迹、上海最早的房屋基址和最早的水丼,把上海的历史推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根底深厚。上下五千年的上海,令人惊叹不已啊!
3. 古漪园是什么意思
意思古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原名猗园,取“绿竹猗猗”之意。
“猗”的意思为阉割过的狗;申引含义为美盛的样子,如猗猗(美盛的样子)。
在日常使用中,“猗”也常做叹词,常用于句首,表示赞叹。
“园”字意思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如园子、园丁;引申含义为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如圆明园、公园。
4. 古漪园的历史故事简介100字
缺角亭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曾经的峥嵘战事也只在教科书上留下了只言片语,惟有建筑,在葱茏绿叶的掩映中记录了些许荣光与遗憾。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缺角亭
所属地区
上海市
景点类别
景点
气候类型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门票价格
免费
简介
缺角亭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曾经的峥嵘战事也只在教科书上留下了只言片语,惟有建筑,在葱茏绿叶的掩映中记录了些许荣光与遗憾。
古猗园缺角亭是抗日战争史的真实记录,承载着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的苦难、民族危亡的呼号、不畏艰险的反抗、团结抗战的荣光,既是苦难辉煌的见证,又是团结奋进、再造中国的精神支点。
缺角亭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又名“补阙亭”。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南翔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由朱寿朋、陈少芸等爱国人士发起集资,在竹枝山顶建纪念亭以志国耻。缺角亭只缺东北一角象征东北三省沦陷,另三只翘角塑以三只高举的拳头,表达了抗战到底、收复失地的决心。
缺角亭飞翼凌空,色调柔和瑰美,七彩俱全,建筑风格颇有特色:四根红柱顶起几何拱顶,线条流畅、气韵生动,建筑玲珑华丽。匾额“缺角亭”为书法家胡问遂所题,苍劲雄浑,与缺角亭的雄姿相吻合。
5. 古猗园在哪里
上海古猗园门票全价票为12元/人,在校学生为6元/人,60-65岁老人为10元/人。
关注“猗家服务”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电子购票”一栏中选择“微信购票”,即跳转到微信购票页面。
6. 古漪园名字由来
小笼包是上海,常州,无锡,江西,杭州,南京,芜湖等江南地区著名的小吃,起源自上海南翔。常州味鲜,无锡味甜。要做到皮薄馅靓是有秘诀的。做皮时开粉要用滚水渌熟,皮才软滑,若用生粉就会太干了。馅要有汁才好吃,但馅料有水份会很难包,配好后放进雪柜片刻,使油和水份都凝固才包,蒸熟后的小笼包就会很好吃了。
南翔小笼包的历史:
南翔小笼包已有百年历史。最初的创始人是一家点心店――日华轩点心店的老板黄明贤,后来他的儿子才在豫园老城隍庙开设了分店。也就是在这繁华喧闹的豫园,
初名“南翔大肉馒头”,后称“南翔大馒头”,再称“古猗园小笼”,现叫“南翔小笼”。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节令取蟹粉或春竹、虾仁和入肉馅,每只馒头折裥十四只以上,一两面粉制作十只,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
7. 古漪园的历史故事简介50字
上海南翔小笼包,又叫“南翔小笼馒头”,简称“南翔小笼”,不管是什么包子,到了上海统统都叫“馒头”,这也是上海方言特色。南翔小笼源自上海嘉定区南翔镇。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
很多人容易把“南翔小笼”和“上海小笼”画上等号,因为“南翔小笼”的名气实在太大。但其实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区别。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之地,自然也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小吃,其中小笼/汤包类便有几大流派,南翔小笼、无锡小笼、苏式小笼、南京鸡汁汤包等等。
南翔小笼特点是皮很薄,几乎呈半透明状,几乎是所有小笼/汤包类中最薄的。南翔小笼个头也很小,一笼可以放上10-12个。肉馅味道咸鲜,调味比起其他地区的小笼/汤包清淡一些。
无锡小笼个头比南翔小笼大,皮也更加厚实,无锡小笼最大的特点是汤红味甜,用了许多酱油和糖来给馅料调味,若不是江苏、上海本地的朋友,一般怕是吃得极不习惯。透过小笼薄薄的面皮,便可隐隐感受到红色的汤汁。
苏式小笼制作方法和无锡小笼差别不大,一脉相承,个头一般比无锡小笼稍小一些。白汤,没有无锡小笼那么甜,调味以突出鲜美为主,但一般也会加少量糖调味,甜度高于南翔小笼。不少人以为“上海小笼”=“南翔小笼”,其实过去上海流传最广的应该是“苏式小笼”,不少上海人民的记忆里可能“上海小笼”≈“苏州小笼”。毕竟南翔小笼更细巧,制作成本&难度更高,不利于普及。
南京鸡汁汤包最大的特点就是褶子朝下蒸制,汤汁也是以鸡汤为原料。鸡汁汤包在上海不算普及,影响也不大。
上海人民吸收了各种地区小笼的制作技巧,也不断创新,把小笼发展得更精致,有了虾仁小笼、蟹粉小笼、咸蛋黄鲜肉小笼等等。
说完各种小笼的区别,那么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说南翔小笼。
南翔小笼制作技艺于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诞生,因馅料为秘制配方,制作技艺一直靠师徒之间薪火相传。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他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猪腿精肉手工剁成的馅料加上肉皮冻制作而成。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第二代传人吴翔升在上海城隍庙开设南翔小笼馒头店。后因战乱等因素,第三代、第四代传人流失于历史记载。1958年,古猗园重新恢复经营南翔小笼馒头,第五代传人封荣泉改良制作工艺,使南翔小笼重回普通百姓餐桌。1997年,李建钢成为第六代传人。2000年,他制订了该技艺的标准和规范,选料、配方、搅拌乃至揉面、擀面,每一道都有明确的标准。
所以要吃正宗的南翔小笼当然首选城隍庙南翔馒头店or南翔古镇了。当然南翔馒头店底楼排队的可以忽略,实在是太难吃,要吃正宗的请上楼多花点钱。南翔古镇的小笼店就很多了,选择更丰富,我吃过几家,水准都还不错。现在也有一家曾经的网红小笼店,在不少商场有连锁,叫做佳家汤包,做得也是南翔风格的小笼。
其他风格的小笼店也推荐几家:城隍庙绿波廊,南京路泰康,七宝老街无锡小笼馆,连锁的富春小笼。
“上海小笼”的故事真不是一个“南翔小笼”可以说得尽的,上海是海纳百川之地,有很多不同风格的小笼包,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恐怕也难以说得清“上海小笼”究竟是个什么样,这才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有趣之处。
部分内容参考《申江服务导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