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青田,流传着一句佳话:“家家有华侨,人人是侨眷”。更有甚者戏谑道:“青田人过年团聚,就像是开联合国大会。”众人只知青田人将欧洲的风情“搬”回了青田,却鲜有人了解,青田人出海时,带走的是属于家乡的记忆和味道。
家国情怀,深埋心底
在青田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闯五洲,走四海,走不出青田的水和山。”出海打拼并非易事,远去异国他乡的路途,绝非欣赏大好河山的旅行。著名学者季羡林在《留德十年》一书中,曾深情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期间遇见的青田商人。他们每人背上一袋青田石,沿途叫卖,为了生计不辞辛劳。有的人走海路,为了逃票省钱,甚至让人把自己锁在货箱里,再买通船员,在海上航行时,夜里偷偷打开货箱,送点水和干粮,解决大小便,然后再回到货箱里锁起来。到了欧洲,船登岸时,打开箱子,有的人已经不幸离世。
季羡林的文字,让我们窥见了青田人外出打拼的艰险与不易。然而,赚钱回乡是这些游子的坚定信念,他们誓死不忘家乡,牢记落叶归根。得知这背后的故事,青田的一砖一瓦不再是风景里的像素栅格,而是充满了令人动容的家国故乡情。
田鱼情缘,跨越山海
山海相隔,思念故乡的心情无法一瞬间消解。能陪在这些散布各处的青田人身边的,是他们不能忘怀的青田田鱼。青田田鱼,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滋润了青田的瓯江水里土生土长的鲤鱼变种。它不仅是青田人每逢佳节必备的佳肴,更是青田一些村里女儿出嫁时的嫁妆,足见其在青田人心中的重要性。
新鲜的田鱼肯定不适合长途携带,为了缓解思乡之愁,青田人巧妙地将田鱼晒成鱼干。这一过程中,还发展出了青田当地的一门传统手艺——木炭熏晒鱼干。离家远洋的青田人,总会带上一大包鱼干,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家人的期愿与祝福,以及早日归来的憧憬,踏上了离乡的漫漫旅途。
田鱼出国,意外走红
值得一提的是,青田田鱼这一原本用于缓解思乡情绪的美食,却意外受到了国外友人的追捧。他们或许不懂田鱼所寄托的复杂情感,但却被这样的美味深深折服。如今,青田田鱼也像青田石雕那般闯出了国门,畅销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中餐馆里的招牌菜。
在国外的餐桌上,青田田鱼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赢得了无数食客的青睐。它见证了青田人闯出国门、一路打拼的努力与坚持。每一道青田田鱼菜肴背后,都藏着一段青田人海外打拼的传奇故事。
田鱼图腾,铭刻心间
如果说青田石雕带给青田人谋生的资本,那么青田田鱼则给了他们闯荡的底气。青田田鱼似乎成了一种铭刻在青田人心间的家乡图腾。当青田人在外奔波辛劳时,它提醒着他们:远行千里万里,跨越高山大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家始终是温柔的港湾;无论到了何方,都要记得勿忘初心。
远在他乡的青田人,也会互相帮助、互相照料。出门在外,同乡便是家人。吃一口生长自家乡的青田田鱼,那些共同的家乡记忆便可以缓缓说出,给彼此取暖。这份家乡的味道,让他们在海外的生活中找到了归属感和慰藉。
而这,大概也是一代代青田人不辞辛苦、不忘归根的坚守。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海外闯出了一片天地。但无论走到哪里,他们的心中都始终装着家乡青田,装着那份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青田田鱼,就是这份眷恋和思念的最好见证。